本报讯(罗涟浩 胡 章)昨天,位于镇海的姚江东排河施工现场,几位园林师傅正在养护垂柳、杜鹃等护坡植物。这条河道采用低河坎护岸形式,斜坡上栽种植物,人蹲在岸边就可以接触水面,在高水位时,水流可以漫到斜坡,不影响行洪。在我市,这样的生态亲水河道已有3500公里。
从2004年开始,我市在河道治理中探索水生环境的恢复和改善,邀请生物学专家参与河道治理,将生态理念融入工程建设,力求达到清水又亲水的目的。
在建设河岸中,各地采用水生、湿生植物护岸、金属蜂箱护岸、生态砼护岸等工程技术措施,以达到水岸浑然一体的目的。据测算,对比传统河道整治工程,生态河道整治工程每公里可节省资金30%以上,同时能将河道功能周期延长近一倍。
除了河岸面貌变化,各地在水质改善上也大量应用了生物技术,从而在河道污染源无法彻底切断、水体流动性较差的情况下,构筑新的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