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仿制的炮车。
本报讯(镇海记者站张 霞 通讯员李根员)160多年前,林则徐与龚振麟在镇海抗英期间首创了全国最大、最重的4000公斤大炮和全国最先进的四轮枢机磨盘炮车。日前,经过有关文物专家长达5个月的努力,这种“可360度旋转,炮口能高能低”,“虽重至万斤,以一人之力即可推拉轻捷”的大炮和四轮枢机磨盘炮车在镇海仿制成功;不久后它还将移至宁波博物馆,以作开馆献礼。
今年4月,镇海区文管会发现镇海的梓荫山麓曾是鸦片战争时期镇海铸炮局遗址,并在《林则徐在镇海的日记》和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找到了依据:1841年6月,镇海抗英期间,林则徐与兵器专家龚振麟曾在这里铸制铜铁大炮数百尊。其中当时全国最大、最重的4000公斤大炮和最先进的四轮枢机磨盘炮车也在此研制成功。1841年10月,英军占领镇海、宁波等地后,4000公斤大炮和枢机磨盘炮车被毁。
为重现当年这一“庞然大物”,该区文管会召集有关专家论证,多方征求意见,查阅大炮和炮车的相关文献资料,还参考了镇江制造的四轮枢机磨盘炮车,在此基础上绘成图纸,聘请在文物保护工程施工方面经验丰富的公司制作。仿制的大炮以及炮车气势恢宏,形式逼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大炮长3.75米,口径0.58米,尾径0.81米,炮车长2.8米,宽1.8米,高1.4米,旋转磨盘直径1.6米,木轮高0.8米均按1:1比例仿制而成。目前已基本完成安装任务,待做旧后将在宁波博物馆开馆时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