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鄞州
专家学者指导我区“非遗”工作
稿源: 鄞州日报  | 2008-09-05 09:27:48

  鄞州新闻网讯(记者虞南)前天晚上22时50分,开元明都大酒店会议室依然灯火通明。参加“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鄞州论坛”的部分专家学者不顾旅途劳累,在这里座谈我区“非遗”保护工作,并给予实质性指导,尤其是对“红帮裁缝”、金银彩绣、甬式家具、咸祥彩船这4个“非遗”项目,逐一进行点评。

  没想到鄞州“非遗”项目如此丰富

  在听取我区“非遗”保护情况的介绍后,专家学者表示,在一个区域,能有4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8个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实属不易。

  “没想到鄞州的‘非遗’项目如此丰富,鄞州群众“非遗”保护的积极性如此之高,而且还有许多好的项目没有充分挖掘,这太让人兴奋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向云驹激动地说:“高桥镇的一个普通市民,利用两年时间搜集宁波本土谜语1300多条,这是非常好的‘非遗’项目,我们要保护这些资料、传承这些谜语;一个老农民,根据千百年积累下来的作物栽培经验,自己编写了《宁波农谚》,这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专家学者希望我区继续充分挖掘整理“非遗”项目,并让它传承下去,因为“非遗”项目最能体现区域个性和特色。

  没想到中山装由鄞州裁缝设计缝制

  在前晚的座谈会上,播放了一段介绍“红帮裁缝”的录像。看完后,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宋兆麟忍不住夸奖:“没想到国服中山装竟然是由鄞州姜山镇的裁缝设计缝制的!从长袍、马褂到辛亥革命后的中山装,这是服装界的一个转折点——中山装是服装进入现代史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中山装的手工制作工艺能传承下来,这将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当获悉我区正在新建宁波服装博物馆后,宋兆麟热心地说,博物馆成立之际,他将赠送一个民国时期的上海民间裁缝铺的大商标。

  没想到鄞州“非遗”传承得如此好

  座谈会上,当听完“红帮裁缝”、金银彩绣、甬式家具、咸祥彩船这4个“非遗”项目的介绍后,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中肯建议:“红帮裁缝”在影响度、知名度上还可深究,名称上最好突出“中山装”或有体现宁波本土的字样;金银彩绣尽可能收集本地刺绣手法种类,并突出其以前的实际用途;咸祥彩船最好不要与当地的庙会割裂开来,因为其是从庙会中扩大影响的;甬式家具在传承者方面多加考证。

  传承人的保护是“非遗”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陶立璠建议,每个项目应建立档案库,仔细记录活动的时间、地点、事件或是进展程度,以便后人翻阅。

  近年来,我区依托博物馆、企业、学校建立了一批传承基地,还斥巨资建“非遗”展示中心,将许多“非遗”项目列入教学内容。专家学者对此交口称赞:“没想到鄞州的“非遗”传承工作也做得如此好!”

【编辑:吴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