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新闻网讯 9月,又是一个开学的季节。此刻,众多的学子,正背负起行囊,离别乡关,满怀憧憬地步入大学校门。面对此景,在宁海中学,党政办主任俞成峰老师回忆起自己30年前参加高考的一幕,向记者娓娓道来。
独占鳌头
1975年的春天,俞成峰毕业于长洋中学。除了语文成绩突出,他的数学其实还特别出色,他在班里担任着这两门课的课代表。他说,在当时他个人的兴趣甚至还更偏向于数学。
毕业后,他回乡到香山公社参加农业劳动。干过各种繁重的农活,当过社队企业的工人。贫瘠和困苦的环境,并没有泯灭一颗充满求知欲的心。空余时间,他还是千方百计寻找自己能读的书,哪怕是能从书中得到一点点的心灵慰藉。时间就像倾泻开来的水,2年多的光阴悄然地逝去。
1977年的冬天,国家准备恢复高考制度的消息在中华大地不胫而走,令所有有志于求学的青年欢欣鼓舞。正在农村参加劳动的俞成峰也很快得知了有这样一个好消息,但他的心里却异常平静。
因为他清醒地了解自己的家庭处境。当时父亲还戴着“右派”的帽子,这在讲究“成份”的年代,无异于在自己的前路上划了一条鸿沟。他向往大学,他却格外犹豫。
由于参加高考的人实力不一,正式高考前,也就是1977年的11月,国家还特别组织了一次初试,时间迫在眉睫,父亲一次次地鼓励他:“去试试吧,不一定要你考上。”一边要干好农活,一边还得重拾课业,没人指导,只有靠自己,一切都在仓促中开始。
当时整个香山公社有300多人报名参加考试,有很多的下放知青和代课教师,结果成绩下来,只有11人顺利过关,俞成峰名列其中。初试告捷,给了他莫大的信心。
1978年2月,高考开试,香山公社通过初试的11人全线上阵,但只有俞成峰一人过关,人们开玩笑说是“独占鳌头”。3月份开始发录取通知书,大家都在满怀期望和忐忑中等待着,但现实却异常残酷,一直到4月通知书都发完时,俞成峰都没有等来最后的通知书。
尽管自己感觉考得不错,但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俞成峰的心似乎一下子跌入谷底,他要面对的还是每天繁重的农活。
柳暗花明
这时,俞成峰也听到外界的议论,似乎是因为父亲的“问题”,他最后没有通过政审这一关,虽然高考成绩很好,但怕以后再考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高考以后的日子,对他来说本是一种煎熬。但冥冥中人生总是充满许多不确定的因素。4月的一天夜里,他只听楼下有人在喊他的名字,明天叫他到县招生办去一趟,但并没有说明究竟。原来,来人是公社的一位秘书。
同样,又是一份忐忑。第二天,父亲把他送到香山车站,在车上他遇到长洋中学的一位老师,问他到哪里去,当得知情况后,老师不免安慰他,可能招生办也是给你一个说法,安慰你一番吧。
到了招生办,接待他的老师开口便问:“你是俞成峰?”他回答是。“你的高考成绩不错,你愿意到宁波上大学吗?”老师试探着问。他的回答是愿意,只要是大学。“那好,浙师院宁波分校中文系已录取了你。”说着,老师从抽屉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录取通知书。原来,浙师院宁波分校那年扩招了4个班级,他被吸纳其中。
回到香山,俞成峰考上大学的事很快就传开了,这毕竟是全公社当年唯一考上大学的人。其实,等待还将继续,就像人生本是一场漫长的等待一样。尽管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但学校的入学通知书却迟迟没有下来,人们又开始议论纷纷,难道又出了什么岔子?
好在5月底,入学通知书下来了,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6月15日他迎来了开学的日子。在大学读了10来天书,学校各系学生准备略作调整,中文系有人转到数学系,数学系也有人转过来。本喜欢数学的俞成峰也打算转读数学系,但中文系的主任苦苦挽留,说:“成峰,你的中文很出色,高考语文成绩87分(100分制),全市能排列第18名,只要你读下去,保证能出彩。”最后,他还是选择了中文。
春风桃李
1980年,大学毕业后,俞成峰分配到宁海中学当语文老师,他所带的班级还曾被评为“浙江省先进集体”,考进名牌大学的学生比比皆是。他常笑言:“我的工作经历很简单,大学毕业在宁中工作至今。”
从自己参加高考,到成为教师,他又一次次地陪伴学生从高考走过来。他欢欣地目送一批学子从宁中走出,奔赴他们理想的大学之门。30年来,高考制度与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高校的普及,大学招生数的日渐增加,大学已从曾经的精英教育逐渐走向大众教育。
俞成峰老师向记者列出一组数据:1977年时,宁海考上大学的仅123人,上线率只有4%左右。宁海中学当年也只有25人被录取。到今年,全县共有2555人被录取,单宁中上重点线就有300多人。全县高考上线率达到80%以上。两相比较,变化真是很大啊。
同时,高考的方式变化也很大,单从语文学科来看,以前高考注重识记,常有复习提纲之类,可以按图索骥。现在的语文试题更加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讲究阅读、理解、鉴赏、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试题更趋向标准化,更灵活多变,已是今非昔比。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他说,自己在教育系统的30年就是很好的证明。科教兴国,教育可以说成为改革的先声,感谢那一场变革曾为一代人造就的机遇。希望大学,为更多的人打开一扇机遇之门。愿春风桃李,神州春好。(记者 林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