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高压泵的作用下,成千上万的油菜籽大小的钢珠砸向路面,原本平整光滑的路面变得粗糙了。“道路的寿命会大大缩短。”一旁的道路施工人员有些心疼地说。但他们心里清楚,面对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他们别无选择。
工程质量检测符合要求
本报8月24日和9月1日连续报道了59省道甬梁线余姚陆埠到大隐间的“镜子路”频繁发生翻车事故,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其实我们早在7月底就已经了解到了这一情况。”余姚市交通局公路段工程部张部长昨天告诉记者,7月29日和30日,因为雨天路滑,这段路上共发生了26起交通事故,其中22起发生在未割线的水泥路面上。为此,余姚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在8月7日下发了《关于甬梁线施工路段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的情况通报》,建议立即采取措施,增加水泥路面的粗糙度,完善交通设施,提醒过往车辆减速缓行。余姚市振业交通工程实验检测公司曾对这一路段进行检测,认为工程符合要求。但此后车辆事故仍频繁发生。“媒体报道了这一现象后,我们很有压力。”张部长说,8月28日,他们又请宁波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实验检测中心对该路段进行检测,结论为工程质量符合要求。8月30日,宁波市公路局的总工程师又对这一路段进行了实地查看,认为工程水泥强度、路面平整度等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为减少事故发生,该路段还增加了振荡标线和钢护栏。
事故多原因也多
道路设计、道路质量都没问题,为什么事故屡发不止呢?“这里面的原因挺复杂。”张部长说,前天,交通、交警等多个部门的专家专门开会对这一现象进行会诊,根据前期的调查分析,大家总结了这么几个原因:迫于交通压力,还在施工中的路段提前开放了,有些车道路面还未割线,没有割线的车道相对比较滑,有的虽然有绳子拉着禁止通行,但一些司机为了行车方便,拉掉了绳子;甬梁线地处平原与山区交界处,12公里长路段共有65个弯道,弯道多,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已发生的翻车事故大多集中在弯道上;甬梁线为3级公路,设计时速为40公里,但因为道路平整,司机会不由自主地加大油门,车辆速度大大超过设计时速;外地司机路况不熟,外地车辆发生事故较多。张部长还表示,由于目前公路工程对路面平整度的要求高,而对路面摩擦力没有相应规范,路面就是割线了,还是有些滑,这个问题在近年来的公路工程中常有发生。
唯一办法是把路面搞粗糙些
“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路面搞粗糙些。”张部长说。但施工单位不会主动去做,因为这样会使工程通不过验收。出于安全考虑,经过协调,决定降低验收标准,降低路面的平整度,在不脱皮的前提下,增加路面的粗糙程度。“最后决定使用抛丸技术,就是用抛丸机将成千上万颗细小的钢珠砸向地面,使路面粗糙。”张部长说,这项技术一般用在高速公路道路与桥梁的连接建设中。这次对“镜子路”的处理,也借鉴了这项技术。
工期大约半个月
抛丸机是临时从杭宁线上借调过来的。前天上午10点多,已经在甬梁线大隐高速出口附近开始工作。“我们决定对这12公里路段全部进行处理,以绝隐患,尤其对几处事故比较集中的转弯坡道要重点处理。抛丸机的每天工作进度为800米,如果不下雨的话,预计整个工程半个月可以完成。抛丸机工作期间,对交通的影响不大。”张部长说,由于事情紧急,只能边预算、边审计、边工作,特事特办。对此,余姚市政府全力支持,估计至少要花六七十万元。
“路面经这么折腾,使用寿命可能要短两到三年。在这种情况下,质量和安全是一对矛盾。”张部长有些心疼地说。
“修建沥青路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但造价要高70%以上。”张部长说,现在要修的路很多,能节俭尽量节俭。省里的同志说,建造水泥路容易出现的这种安全与质量的矛盾,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好好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