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爵溪,东海边的一座滨海小镇,32平方公里云集了近500家针织企业,5家跻身中国针织业50强,是国内知名的“针织名城”、全球知名服装的定牌加工基地。
“百名记者进企业”采访团最近抵达爵溪,车行大街小巷,记者目睹的是连成一片、高密度集聚的针织企业。今年以来,外贸“寒流”对爵溪针织业造成重创,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倒下一片,但上规模的针织企业却保持稳定的增长。据象山经济发展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象山县规模以上针织业实现产值35.51亿元,同比增加7.2%,利润增6%,爵溪最大的针织企业浙江巨鹰今年一至七月销售增加15%。
“这是一个阵痛期,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最容易被淘汰,在行业洗牌中,强者更强。”象山经发局副局长郑新国表示,爵溪针织企业的“阵痛”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少了,龙头企业更注重技术创新、品牌创新,行业的升级进步悄然进行。
在巨鹰的产品展示间里,记者见到了抗菌内衣、防雨吸汗服等一些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外行人总以为针织行业没有技术含量,其实我们非常看重技术创新”,巨鹰集团总经理傅金国告诉记者,他们每年都会投入巨资进行技术创新、更新设备,像面料研发中心一下子投入2.2亿元,此外与东华大学、天津大学及中国针织行业协会都建立了相当密切的“产学研”关系。与低端的针织企业相比,巨鹰集团走的是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多元化的路子,因此在今年遭遇寒流时,企业利润仍稳中有升。
为了建设完善的产业链,巨鹰还在产棉基地新疆阿克苏收购了一家棉纺厂,并投入1.5亿元进行技术改造。此举不仅使巨鹰的针织原料品质更趋稳定,而且今年上半年当很多针织企业为原料价格猛涨而挠头时,巨鹰却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目前面料利润高于成衣,巨鹰也有意识地转向,面料的生产占比从去年的25%提升至今年的40%。
爵溪针织产品八成依靠外销,今年外贸形势低迷,很多企业也迈开了拓展内销市场的脚步,象山县政府给予了有力支持,对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开设品牌专卖店(柜)的企业给予“单店10万元”的资金扶持。同时,一个“中国针织名城”的区域品牌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品牌知名度不高的针织企业可以使用该品牌进行推广。象山针织协会的秘书长干国华表示,象山将花大力气推广这一具有象山特色的区域品牌,帮助中小企业拓宽内销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