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重压之下频频出手海外 外管局欲与中投试比高?
稿源: 华夏时报  | 2008-09-06 10:53:44

  本报记者唐 玮北京报道

  英国《每日电讯报》日前报道,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已经以1800万英镑成功收购英国能源巨头之一英国电力公司0.7%的股权。对此消息,9月3日,外管局的相关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不会对市场传闻发表评论,央行新闻发言人亦如此表示。不过,该消息得到了英国电力公司(Drax)新闻发言人的确认。

  ,此次投资的主体实则是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管局),按照三定方案,外管局有“按规定经营管理国家外汇储备”的基本职能,央行虽有管理外汇储备的职能,却不能作为海外投资的实体。

  截至目前,外管局已经悄然成为英国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东,一个月前,其刚以1%的比例入股第二大保险公司英国保诚集团(Prudential)。此外,外管局还累计购入了英国石油公司(BP)1%的股份,购入了著名能源公司道达尔1.6%的股份和澳新银行1%的股权。

  从这些投资事件中可以看出,外管局投资步伐日渐加快,投资领域日益宽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收益率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不甘落于中投后。

  外管局投资步伐加快

  外管局管理的那部分外汇储备,一向保持着稳健的投资风格。而中投公司的设立,是外汇管理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中投首要目标即是通过实施比外管局更加激进的投资策略,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率。自2007年9月成立以来,中投公司已经进行了多笔金融股权投资。而今年以来外管局进行的投资,是否意味着其投资风格的改变,或者是受到外储收益率日益加重的压力和中投的竞争压力使然?

  外管局目前投资的领域愈发重要,包括能源、保险、银行,近期也有传闻其将涉猎私募基金。

  新近发生的是外管局斥资约1800万英镑,收购英国电力公司0.7%股权。不久前,外管局持约1.34亿英镑成为英国保诚集团的股东,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外管局此次入股是在过去几周内通过一个二级市场上的代理人账户完成的,持股比例约1%。报道还称,除保诚集团以外,外管局同时还入股了英国另外两家保险公司,分别是Legal & General和英国耆卫保险公司(Old Mutual)。

  再往前推,今年4月,外管局旗下注册于香港的华安投资有限公司已累计购入英国石油公司1%的股份。以当时的市值计算,华安投资的金额近20亿美元。

  华安投资公司在去年底今年初时已经出场过。1月10日,澳新银行首席执行官邵铭高(Michael Smith)向,外管局麾下的华安公司已经购入该行不到1%的股份,交易已在去年12月完成,他们更希望主权财富基金的入股比例能上升到2%-3%。

  中国华安投资有限公司注册地为香港,注册资本1亿港元,外管局持有该公司发行的1亿股份中的9999.9999万股,外管局局长胡晓炼持有剩余的1股。

  4月4日的英国《金融时报》也曾报道,外管局斥资18亿欧元(约合28.45亿美元),购入了世界第四大石油及天然气公司道达尔1.6%的股份。

  “外管局的投资策略的确比较灵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张明向,外管局目前的股权投资基本上都是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由于购买的股权比例不高,没有信息披露方面的压力。低调的作风的确是外管局海外投资的一贯风格。不过据说外管局正在与TPG谈判,试图介入私募股权投资领域。

  难道在汇率损失、全球投资环境恶劣、竞争压力下,外管局被迫改变稳健的投资风格?

  一位接近外管局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实则被外界夸大了。外管局近期的股权投资更像是财务投资,外管局一直恪守安全的投资准则。

  张明也认为,外管局仅仅是在很微小的增量部分进行了更高风险更高收益的投资。从整体上而言,其还是首要考虑外汇储备经营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其之所以从去年年底开始扩大对股权类金融产品的投资,一方面是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提高外汇储备收益率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是试图证明自己在股权投资方面做得并不比中投差。

  对外投资需化竞争为合作

  迅速又宽泛的投资的背后是巨大的压力。

  巨大的外汇储备整装待发,为陷入资金饥渴陷阱的国际金融机构所羡慕,却成为外储管理机构的桎梏。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的进一步增长,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日益凸显,外储管理机构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的压力。

  而中国的外汇储备的90%投资于美国国债与机构债,收益率不超过5%,而根据世界银行对中国120个城市1.24万家外商投资企业的调查,外国在华FDI企业的平均收益率超过22%。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如何积极管理外汇储备,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率成为当务之急。

  中投公司已经频频出手。2007年5月,30亿美元投向黑石集团,获得9.4%的股份。2007年11月,1亿美元入股中铁集团。2007年12月,50亿美元投资摩根士丹利9.9%的股份。2008年4月,又将32亿美元投向美国私募股权基金JC弗劳尔斯。

  外管局自然也不甘示弱,于是,今年也低调地加快投资。国开行也默默地开拓其海外投资。张明认为,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外管局、中投公司、社保基金、国开行等主权投资机构加大对外股权投资的力度,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有助于提高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率。这一趋势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断增强。

  他进一步分析,只要这些机构不在同一项目上竞争报价,这种竞争关系对外储管理还是有益的。竞争与垄断相比,前者更有利于提高效率。应协调中投、外管局、国开行、社保基金、国有垄断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让它们在竞争中合作。有关方面也应该尽快制定一套海外主权投资的整体策略。

  同时,由于次贷危机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外汇储备投资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收益率是非常困难的。张明说,对于外汇管理机构的投资业绩,我们应该用客观公正的基准去评价,而不应该仅因为收益率下降就去责怪。事实上,如果不能从源头上遏制外汇储备的增长,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整体投资收益率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应尽量降低外储累积速度。

  而国际上对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行为日益谨慎。智利当地时间9月2日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经过与来自全球的数十家主权财富基金的多次磋商,该组织已经拟定了主权基金投资准则的草案,旨在确保主权财富基金的透明度和良好治理。中投也参与其中。

  “参与并不意味着其国际地位的提高,而不参与则可能意味着从国际舞台中出局。”上述人士评论说。

  

【编辑:吴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