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中国饮料业版图巨变:“沦陷”还是“重构”
稿源: 南方报业网  | 2008-09-07 12:28:59

  “沦陷”路

  少数外资寡头控制中国饮料市场格局的形成,2000年前后,是一个转折点。

  据央视调查咨询中心1999年全国城市消费者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当时,果汁饮料市场依然是本土企业的天下。排名第一位的汇源占据15.7%的市场份额,露露12.6%,椰树5.7%,荣氏4.6%,茹梦4.4%,新奇士3.4%,大湖3.2%,统一3.0%。

  而在饮用水市场,在2000年之前的五年多时间里,娃哈哈、乐百氏和农夫山泉,在中国的热销,茶饮料市场,旭日升冰茶在1999年之前,则占据冰茶领域的第一把交椅。

  但此后,国内饮料品牌纷纷落马:果汁饮料由1999年汇源果汁的一枝独秀,到2002年统一迅速崛起;旭日升之后也把市场拱手让给康师傅和统一,目前,这两个品牌已经占据了茶饮料70%左右的市场份额。

  在那几年中,有几件事情值得注意。2000年3月,达能一举收购当时如日中天的本土企业乐百氏92%的股权。此后数年,这个曾经与娃哈哈争雄的著名瓶装水生产商、曾经拥有着乐百氏纯净水和AD钙奶乳饮料等全国知名大品牌行业领头羊,一蹶不振。

  2001年初,市场份额还高达70%的旭日升,销售开始出现问题。当年年底,其便迅速跌至不足30%,市场的年销售额也从高峰时的30亿元降到不足20亿元。2002年下半年,旭日升停止全国大规模铺货。如今,旭日升已经基本退出饮料市场。

  2002年,健力宝改制,张海接手,以李经纬为首的创办团队被请出企业。随后,健力宝历经一连串股权与资金乱象,企业和品牌遭受极大打击。2005年,元气大伤的健力宝最终落入统一的手中,到目前为止,仍步履艰难。

  正是在中国企业遭受到资金挑战以及自身体制等历史问题后,外资企业加紧了扩张兼并的步伐。

  以达能为例,在收购乐百氏之后,2001年,达能参股光明,后成为该公司第三大股东;2004年,收购“全国桶装水市场老大”梅林正广和50%股份;2006年7月3日,其成为汇源第二大股东。正是通过控股或参股国内品牌企业,达能才成为国内软饮料市场的巨头。

  抗争

  在汇源进入可口可乐版图之后,本土饮料企业已经为数不多,有实力者更加寥寥。成功者包括娃哈哈、农夫山泉、露露、王老吉等企业。

  一直被称为“民族饮料巨头”的娃哈哈,至今仍身份模糊。1996年,达能参股娃哈哈,尽管娃哈哈事后认为其仍然保持了民族企业的本质,并表示未能接受到达能有力的帮助,但不能否认的是,娃哈哈在获得达能的资金投入后,旋即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最终取得了如今的饮用水龙头地位。

  而在娃哈哈之外,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像外资一样做品类丰富的饮料商,这样的目标遭遇到极大的挑战。

  以农夫山泉为例。作为最纯粹也是最成功的本土饮料企业,以“天然水”发家的农夫山泉,其饮用水业务占全部销售额的50%以上。从2005年开始,农夫山泉也向其他产品延伸,相继推出尖叫、农夫汽茶、农夫茶等。但据经销商反映,新品销售均不理想,特别是汽茶,被证明为非常失败的一个产品。这家一直面临资金短缺的公司,也是将被外资收购的传闻主角之一。

  欧睿咨询资深市场分析师黄文君认为,像可口可乐这般的跨国公司,旗下众多品牌在进入中国前,已经在国外拥有了成熟的运作经验,营销机制健全,从产品研发到推出有完善的系统,再加之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因此,能在多个品种和产品上均拥有强大优势。

  因此,在细分特色领域继续抵抗外资的侵蚀,无论是产品线还是区域市场,已经成为一大趋势。

  在乳制品饮料领域,蒙牛、娃哈哈和太子奶等,已经让外资无可乘之机;在草本饮料方面,王老吉的地位更是无人能撼。

  不过,汇源的出售则表明,本土饮料细分龙头企业目前的尴尬。有熟悉交易的人士告诉记者,朱新礼退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汇源这样以单品牌和品种销售的企业,相比多品牌的饮料公司,其在渠道方面面临的成本压力相对大得多,随着未来竞争的激烈,生存将面临比较大的困难。

  而在区域市场方面,几年前还“高高在上”主打中心城市的洋巨头们,已经开始对于中国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的深耕。2005年,可口可乐就已经宣布,将凭借在全国超过600个的营业所(即销售办事处),在农村市场大展拳脚。(记者 杨颢)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吴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