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焦点报道
不同视角下的中国形象
稿源: 解放日报  | 2008-09-09 11:13:15


这是开幕式上的大型文艺表演《美丽的奥林匹克》。新华社记者张铎摄

  在世界眼中,怎样解读今日之中国?而对中国而言,我们又该如何构筑未来的形象?

  这仍然是一个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令世界惊艳的北京奥运刚刚结束,但从这个话题来说,它又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的一个开始。而且再过不到600天,中国就将迎来全方位展示“中国形象”的又一次机会和挑战:2010年上海世博会。

  奥运之后,世博之前,不同视角下的中国形象让我们审视自我、寄望未来———昨天,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拉开帷幕,主题为“和衷共济:中国与世界的共存之道”,来自全球的近500位中国学研究者济济一堂,共论当代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探讨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共存共赢。

【文化形象】 与世界“和衷共济”

  王荣华(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刚刚过去的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愿景成为真实的写照,开幕式的“和”字,向世界昭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人类的理想境界相互融汇。不约而同的是,世界中国学论坛连续三届以“和”作为核心理念主线,在“和而不同”、“和谐和平”、“和衷共济”三个主题之间延续和伸展。

  “和衷共济”理念来自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在2500年前先秦典籍《尚书》已有完整的“和衷”表述,指的是人们彼此和谐恭谨、合作共事的精神状态。“共济”则出自2000多年前的《国语》,是指众人借助同一舟楫、共渡江河的行为状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相信,“和衷共济”是中国如何对待自己的发展、如何与各国扩大合作的价值选择,是中国与世界的共济之道、共赢之道,是在政治上互尊互信、在经济上互利互惠、在文化上互鉴互学、在生态环境上互保互助的共存之道。

  胡佛(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前两届主题“和而不同”、“和谐和平”基本上是静态的,是个结构性的概念:它们有结构,希望不被破坏就够了。而“和衷共济”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衷者善也,有真心有善意;济是完成、成就;和衷共济,就是要真心善意地共同为世界作贡献,这与西方思想也是相互融汇的。这样的和衷共济,非一时一地,而是跨时跨地,有序性、普遍性地希望全人类都能投身其中;这样的和衷共济,非零碎片断的思想,而是具主题性、系统性的整体;这样的和衷共济,非幻想也非空洞口号,而是可以实践运作的,可指导我们去共同追求。看到这个主题,我想到了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的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核心价值,就是一个“和”字。

  【目标形象】 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郑必坚(中共中央党校前副校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前理事长):今天,中国人的伟大新觉醒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起点就是中国人对当代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国国情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目标和道路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这个新起点还在于中国坚持和平崛起或和平发展的道路。而坚持这条道路的基础,则是扩大和深化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在这个地球上,共同面对的挑战需要共同行动来应对,这是人类的共同利益。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国愿意全方位地、同一切相关国家和地区结成多层次的、不同内涵和形式的、开放性的和不排他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对世界的和平承担,共同为世界的发展开辟道路。这就是构建“和谐世界”,这当然也就是“负责任大国”和“利益攸关方”。

  沈大伟(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与国际事务教授):中国应该为全球治理做些什么?第一,中国本身能做些什么?中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解决粮食供给和温饱问题,保持社会稳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就是为全球治理作了很大贡献;第二,中国可以和他国群体或临时联盟做些什么?可以看到,中国近年来积极与亚洲邻国合作,参与六方会谈,解决朝核问题,参加G8峰会等,都是在为解决全球卫生、安全、金融问题等作贡献;第三,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做什么?中国参与了大多数的国际组织,我们看到,奥运之后的中国,更加自信,更多地去展望未来。应抓住这个契机,更好地树立中国新形象———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国际社会所作的贡献越多,国家形象也会越好。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