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语:观察
IBM助力“下一代”银行换心
银行之间的竞争已经部分演变为IT系统处理能力的竞争
□记者邵芳
“处于整体转型期的中国金融业在未来5-10年的发展,很有可能取决于接下来一两年中确立的战略目标和将采取的战略转型措施。”7月28日,IBM金融服务事业部全球总经理Ian Hurst如此提醒中国金融业。
这一天,IBM宣布,座落于北京IBM中国开发中心(CDL)的中国金融卓越中心即将启动。对于10多年来一直为投资机构和零售银行解决战略、组织、运作和技术方面问题提供帮助的Ian Hurst来说,中国银行业客户的核心系统转型需求与他将IBM的金融卓越中心介绍给中国的心情同样迫切。
Ian Hurst表示,专门为中国银行业客户设立的IBM中国金融卓越中心,整合了IBM的全球资源,包括世界级的技术专家团队和先进的基础架构,所提供的服务将贯穿于IT基础架构转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从业务案例开发直至供应商或软件商的选择、基准设定、部署、质量保证以及协助从原来后端办公系统迁移至新环境。
从2007年开始,随着全国性银行上市基本完成,城市商业银行的上市融资也拉开序幕。这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让中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得到不断改进,业务持续拓展能力加强,平均税后利润增长50%以上,并推出了许多新兴业务。同时,国际化的并购也已起步。“目前,业务产品创新将继续围绕需求变化而展开,信用卡等新兴银行业务的竞争将进一步升级,这些都对中国金融业的IT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an Hurst对《商务周刊》说,“对于大多数中国银行来说,现代化和转型进程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但相比国际同行,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大多数银行的IT系统架设时间早于2000年,属于第一代银行业务处理系统,主要采用的是随意架构方式(Accidental Architecture Approach)。在当时,这样的系统足以应对银行日常的业务流量,并帮助银行实现部分无纸化操作。时至今日,这套系统已经很难再应对日渐繁复的业务模式以及不断增加的数据处理量,不少银行的IT系统出现了系统响应缓慢、CPU占用率居高不下的状况。早有专家提醒,由于该系统架构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部门间的无缝链接及信息调用,银行内部的系统整合将变得十分艰难,银行业务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也将受到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银行很难再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增加新的业务模式。
Ian Hurst建议,中国各家银行都需要加大设备投入,引进先进系统硬件和平台。特别对于IT系统架设时间较早的银行而言,仅仅依靠软件更新或是硬件升级,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致掉队,就必须在核心业务系统增加投入,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数据平台,来真正改善银行自身的业务发展环境。让他高兴的是,目前国内有多家银行已经引入国际领先的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平台,通过系统间的灵活整合,实现更为高效的数据处理和更有针对性的客户服务,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在他看来,银行还应针对新的业务系统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尽可能缩短过渡时间。这同时也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再有,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网上交易日趋频繁,不久的将来,电子银行将成为国内各银行竞争的主战场之一。如果要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就必须在电子银行业务上有所创新突破。
目前,IBM在全球有300家银行实施案例,这些案例成为助力中国金融业变革业务模式的重要经验。在具体执行中,IBM采用的是一套以客户为中心的集成方法,帮助公司在利用IBM的ISV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和专业行业合作伙伴所提供的应用功能的同时,管理复杂的转型流程。Ian Hurst更强调,IBM金融卓越中心的全球网络有助于银行客户实现全球市场运营流程转型,其遍布全球的服务和设施网络能够帮助客户和ISV合作伙伴完成业务和技术设计、厂商和数据包选择、建模、概念原型验证、基准测试和系统迁移等多项任务。
“IBM将考虑与本地的ISV合作厂商更加紧密的合作,利用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格式等行业标准、SOA架构、IBM世界一流的中间件,以及信息框架(IFW)准则和模型等行业标准,来支持中国各家银行特定的革新解决方案。”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