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80后渐成幼教骨干力量受孩子和家长欢迎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09-10 13:13:14

  “80后”,这一代人多是独生子女,人们提起他们时总会与自我、叛逆、特立独行等字眼联系起来。当这些在家人呵护下长大的年轻人逐渐成为幼教队伍的骨干力量后,他们如何应对孩子们求知的渴望和随时可能爆发的哭闹?在教师节前夕,记者在两所幼儿园做了一次调查。

  “80后”幼教占据半壁江山

  宁波东方幼儿园的园长张琳告诉记者,园内目前有15名幼儿老师,其中有7名是“80后”。而在江东实验幼儿园,60多名老师中,有30多名属于“80后”。

  不过,年轻的“80后”老师并不是“没耐心、缺乏责任感”的代名词。江东实验幼儿园的园长王晓波表示,“80后”老师都很热爱自己的职业,他们中有好几个是大学本科毕业的,“好几个年轻人还是优秀党员,在工作上能吃苦,很有责任心”。张琳认为,现在的幼儿好奇心强、知识涉及面广,表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80后”老师不仅年龄上和孩子接近,而且思维敏捷,对时尚敏感,有较强的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能较好地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

  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他们

  “现在很多家长都放心地把孩子交给‘80后’老师管理,有的家长还特意寻找‘80后’老师做孩子班主任。”王晓波告诉记者,学历高、年纪轻这两大特点,是“80后”老师获得孩子和家长青睐的主要原因。

  江东实验幼儿园的老师施营说,现在这些幼儿的家长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和“80后”老师年龄相近,彼此交流起来更顺畅。

  施营的同事张肖是一名“80后”老师,她说:“现在的孩子很聪明,多才多艺,还特别有想法。在教学的时候,为了能和他们打成一片,我们还着实费了不少脑筋。”为了让孩子们喜欢自己的课,张肖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们喜欢自己。为“讨好”孩子们,她不得不把“时尚前卫”的东西带进课堂,“我把《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这首歌列入备课计划,把歌词改编成兔子和大灰狼的戏剧小品剧本,这样孩子们就兴趣大增。”张肖说,要是不懂得这些“时尚潮流”,孩子们就很难信服你,也不喜欢和老师沟通。

  “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张琳说,“80后”教师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动手能力相对差一点、教学经验不足等,这些都有待在教学实践中慢慢摸索、慢慢成熟。为此,在配备班主任时,园方一般会考虑新老互补,“一个‘80后’老师和一个老教师结对”。王晓波认为,虽然“80后”老师可能在工作经验上存在不足,但他们可塑性强。“我们幼儿园的老教师在备课、听课、生活中都会帮助新教师,使‘80后’老师快速成长。”

  1983年出生的詹彬性格活泼开朗,但在当上幼儿教师后,她曾遇到过烦恼。刚开始工作时,詹彬发现孩子们的哭声总是不绝于耳。这是她第一次面对新来的宝宝,一上课,孩子们就会哭闹、不安、烦躁,任凭她怎么安慰都无济于事。那段时间,她特别害怕孩子们哭。“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我发现孩子们是怕生,面对陌生人时不知所措,缺乏安全感,又没有与他人交往的经验,便会哭泣。”她明白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学会用心去关爱孩子。两年的执教生涯,让她深刻体会到,对孩子们的喜欢和爱,不是挂在嘴边就行的,而是需要通过脚踏实地的行动去实现的。如今,“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已成为詹彬的口头禅。

  “快速成长的‘80后’老师,正在被社会所接纳。”学前教育学博士、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叶小红老师分析认为,“80后”教师更多是独生子女,这一特点,使其能够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编辑: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