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CPI是怎样出炉的?专家为您详细解释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8-09-11 07:08:14

  数据与百姓感受为何有差距

  商报记者约请统计部门专家为您详细解释

  据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昨日公布的调查资料显示,8月份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3%,涨幅比7月的106.4%回落1.1个百分点。

  我市的CPI是怎么样出炉的?为何与百姓感受有差距?如何看待当前的CPI?记者就此采访了统计部门的专家。

  宁波CPI是怎样出炉的?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其指数内设8大类,商品大到家电、汽车,小到青菜、萝卜,服务项目从医疗、教育、通讯到理发、洗澡等等,包含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市现行的CPI统计中有626个代表规格品,选择的都是消费量较大的、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有较强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市六区范围内共有163个调查点,使我市每一鲜活商品有7个调查点,每一工业品有2到4个调查点,每一服务项目有1到2个调查点。每个规格品按其价格变动频繁程度不同,分别进行每月1到6次的调查。如农贸市场中的鲜活食品每月6次,教育、医疗等服务项目每月1次。“为了使调查数据准确,鲜活商品每次要采2到3个摊位,所以我们每月要调查取得9700多个价格信息。”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消费价格处处长童为群告诉记者。

  统计数据为何感觉偏小?

  “有居民跑到我们这里来问,为什么他们感觉上的价格涨幅更大,是不是统计数据偏小了,并举了一些例子,如米涨了多少,油涨了多少……”童为群告诉记者,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个人感受和数据是有些不同的。

  数据反映全面情况

  数据反映全面的情况,而感受则受接触频率影响。在CPI统计中,有些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确是上涨了,有部分涨幅还很大,如食品;但有些商品和服务价格下降了,如电子产品。涨和降都统计在总指数之中。而大部分居民感受最深的是经常接触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像米啊,油啊,一涨价,大家的反应都挺大的,但是电子产品这类价格的变动却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响。”

  感受的时间概念较模糊

  另外,数据是有特定时间的,感受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CPI的统计时间是确定的,如6月份环比指数表示一个月中的价格变化,同比则是指一年内的价格变化。而感受则是一种感觉的积累,时间不一定能说清楚。

  “比如猪肉涨价,有人跑来说涨了1倍,你们统计出来的怎么会这么少啊?猪肉涨了1倍这个感觉没有错,但问题是多少时间内涨了1倍。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6月份猪肉平均价格为13.38元/公斤,2007年6月份为20.58元/公斤,2008年6月份为26.42元/公斤,即2008年6月份比2006年6月份上涨97.5%,而且2008年6月份猪肉价格还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2008年2月份,平均价格为28.71元/公斤,比2006年6月份上涨1.15倍。用CPI数据来表达,是2007年6月份比上年同月上涨58.3%,2008年6月份比上年同月又上涨了28.4%。部分居民看到这个28.4%,就会感觉数据偏小了。”

  人们对涨价比降价更敏感

  统计部门的专家还认为,感受难免会受到个人利益的影响,作为消费者,正常情况下总是希望价格低一些,所以对涨价比较敏感,对高价记忆特别深刻,而对低价不一定有同样的重视程度。“像前段时间,青菜3元1斤,买菜的人印象很深,但现在西瓜跌进1元以内了,买瓜的人感觉平淡,但瓜农对跌价的感受却肯定不一样。”

  如何正确面对价格上涨?

  “价格上涨已经是事实,我们要做的是正确面对。”统计部门的专家说,对于普通居民来说,主要是保持理性消费。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价格上涨的心理预期和短缺经济时期形成的消费习惯,引发了一潮潮抢购风,购买的目的不是使用而是储备,所有涨价商品都在抢购之列。

  “稍微有点年纪的人估计对那个时候的事情都有印象。宁波肯定还有不少家庭家里还藏着当时抢购过来的像床单、毛线等商品,当时辛辛苦苦买来,现在却没什么用,真是浪费。更有一些食品,吃不完,过了保质期只好扔掉,更浪费。所以现在也一样,应该避免盲目跟风抢购,按需购买,理性消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已经有不少市民对跟风抢购带来的影响体会深刻。在海曙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孙小姐是个新手妈妈,上半年奶粉涨价的消息频频传来,她和几个朋友去抢购奶粉。“我买了好几箱,是按当时孩子的消耗量买的。没想到孩子后来因慢性腹泻停了很长一段时间奶粉,现在虽然又能吃奶粉了,但主食已改成米饭了,到现在家里还剩下三箱奶粉。前阵子去超市,发现该品牌降价了,比我抢购的时候便宜了不少。”

【编辑: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