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焦点报道
楼市降价风潮逐渐蔓延 一线地产商跟风打折
稿源:   中国证券报  林喆  我要评论(0)  | 2008-09-16 11:53:32

  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

  中秋节前夕,位于北京西四环和西五环之间的大盘“远洋山水”迎来了久违的热闹场面。9月13日,该楼盘推出了远景阁21、26、31号楼的100“特价尾房”,最低折扣达7折。在售楼处,看房人络绎不绝,有上百人参加了当天的排号认购活动。

  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远景阁是远洋山水中品质最好的楼盘,主力户型是140平方米至150平方米的三居室。本次推出100套特价房中,有半数房屋的折扣低于8.5折,折后均价在11000-13000元/平方米之间。对于记者没有获得理想的户型和折扣,销售人员以宽慰的口吻表示,“9月20日,远洋还将推出80套特价房,也是远景阁的房子,折扣从8折起,到时候可以再过来看看。”

  显然,继万科在上海以“迎中秋”的名义对八大楼盘实施降价促销后,楼市的“降价风潮”正在逐渐蔓延。富力地产、合生创展、金地集团、恒大地产等一线地产商纷纷开始跟风打折。

  业内专家指出,在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资产价格下行是一种趋势;目前房地产市场低迷,行业景气逐月回落,如果把销售萎缩看成是调整的“上半场”,那么,“降价”则是楼市调整即将进入的“下半场”。对于价格调整,多数专家认为是理性回归,挤压泡沫有利于释放真实需求,维护行业的稳定与良性发展。

  销售低迷

  市场人士指出,房地产交易量持续萎缩,是降价风潮的直接原因。目前,始发于珠三角的房价“迫降”潮正呈现北上蔓延之势,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等长三角主要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房价松动,但是,“小恩小惠”式的打折优惠活动显然不可能撬动房地产市场“冰封”的销售量,“有价无市”局面愈演愈烈。

  统计显示,1至7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05亿平方米,同比减少10.79%;销售金额为12221.17亿元,同比减少7.01%。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均为近十年来首次负增长。分城市来看情况更为严重,一、二线城市的成交量同比下降幅度均在50%左右。

  其中,北京前7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6.8%。其中住宅销售降至两年来最低。1-7月,住宅销售面积在上年同期下降28.4%的基础上继续下降51.5%。在上海,1至7月累计新建住房成交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493.6万平方米,降幅达32.9%,创三年来同期最低纪录。

  而深圳市场在新建商品房销售规模大幅下降的同时,价格也持续回落。前7个月,深圳新建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179.9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53.17%;而商品房空置面积165.68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9.08%。与此同时,按该市房地产信息系统统计口径,在除去高档楼盘对全市房价的拉动外,商品住宅销售均价已从每平方米15080元降至12387元。

  浙江康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志远对记者表示,销售萎缩,已经给房地产商造成了很大的业绩压力,而“金九银十”是今年最后机会,在信贷收紧、资金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会选择各种方式调整价格、加快销售以回笼资金。

  以万科为例,今年8月份,公司实现销售面积47.4万平方米,销售金额40.7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32.8%和35.2%。这已是公司销售面积连续四个月出现同比下降。明年的业绩压力凸显。

  为此,万科“弃价保量”的战略也开始规模化展开。公司董事长王石就曾公开表示,“下半年的形势可能比我们想象得更严重,为此万科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虽然在降价后,老业主会要求开发商补偿差价,甚至出现了部分客户的“退房潮”。但多数业内专家依然认为,对有全年业绩和销售目标的主流开发商来说,销售策略的调整是必要的。“今年楼市的‘金九银十’肯定不能和往年相比,但也还是可以为行业过冬做准备。”

  加速回款

  继万科降价促销后不久,恒大地产在南京的楼盘也爆出了高达35%的降幅。恒大地产有关负责人同时宣布,其在全国13个城市的13个楼盘将集体打“降价牌”——中秋国庆期间开盘85折销售。恒大希望通过“十一”黄金周期间,回笼资金50亿元左右。

  一位接近恒大地产的人士指出,目前公司手上拥有大量土地储备,但上市计划搁浅、银行信贷收紧,使公司开发资金捉襟见肘。为此,借国庆期间促销加速回款,已经成为公司的当务之急。

  资金饥渴的远不止恒大地产一家。今年以来,大多数房地产公司资金链持续绷紧,行业整体经营性现金流不容乐观。

  相关统计显示,上半年,94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319.19亿元,同比下降443.54%。94家公司中,66家经营性现金流为负,69家经营性现金流同比下降。

  与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下降形成对照,房地产公司存货大幅上升。今年上半年,94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积压”的存货达3909.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760.29亿元,增幅达81.9%。

  天相投顾研究员石磊指出,一方面,今年1-7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超过33%,同时销售面积降幅超过10%。房价居高不下和市场走势不明朗,是销售量无法提升的关键。面对越来越紧的资金链,尽快回笼资金已经成为房地产商的必然选择。

  北京永同昌集团营销总监肖志刚也认为,目前,新盘项目的特价房频频出现,无疑是开发商在营销策略上的一次较大调整。毕竟,产品滞销对任何企业而言都是“头疼”的事情。能多“走”几套房,缓解资金压力是很多开发商的想法。

  放缓拿地

  “面包”卖得不好,买“面粉”的人自然也会减少。作为房地产企业“价值中枢”的土地储备已非“多多益善”,过去两年大幅所圈之地正在成为地产商的负担。业内专家指出,随着行业景气度的回落,房地产企业拓展土地储备的速度已经放缓,同时,土地流拍甚至退地的现象日益增多。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0个大中城市自2008年至今已有超过120幅土地流拍、流标或未成交。而截至今年4月底的统计数据显示,自去年10月后的半年内,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流拍数量也不过40幅。另据国土资源部下属全国地价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流标、流拍的土地达到出让总数的10%。

  苏宁环球近期便公告,公司大股东江苏苏宁环球集团下属公司已经退掉上海南京东路163地块,该地块是苏宁房地产以“黑马”姿态战胜9家外资开发商争得的,该地块也以66930元/平方米的楼面价一举成为中国的“单价地王”。

  虽然苏宁房地产方面称,此次拿地未成功主要是因地铁建设而无法顺利交地,“为支持重大工程建设”而决定退出。但业内人士指出,在目前楼市不景气的情况下,去年的“单价地王”显然已经不合适公司开发,所以最终以支持公共设施建设为由,在未损失已缴资金的情况下全身而退,无疑是一种“顺势而为”的策略。

  北京一位开发商指出,他们公司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没有通过招拍挂竞买过一块土地。他认为,去年的高价拿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市场情绪过于亢奋,企业对未来的预期过于乐观。在目前形势下,房地产企业拿地扩张应当谨慎。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102.36,比6月份回落0.72点,自去年12月以来第8个月连续出现环比回落,也是自2005年6月以来第二次出现同比下降。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分析,开发商拿地持续放缓,势必导致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而房地产投资目前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相当大,如果房地产投资出现大幅下滑,显然不利于整体经济。

  对此,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城市化形成住房的需求,是拉动房地产市场最根本的动力,市场的刚性需求依然很大,加之土地资源稀缺和国家最近明确的政策取向,这都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而对于当前房地产业的调整,他认为,从长远发展来看也是积极的,某种意义上讲有“挤压泡沫”的作用。

【编辑:庄伊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