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焦点报道
上海“攀爬族”屡禁不止 老人买菜横跨栏杆(图)
稿源: 解放网-新闻晨报  | 2008-09-20 10:29:09

在复兴路隧道浦西入口,每天都有很多人翻越栏杆穿马路。

  晨报记者陈 征现场图片

 

  晨报记者赵 磊李东华罗剑华

  近日,结合“迎世博600天行动大讨论”,为提升上海管理文明、设施文明、行为文明,晨报向读者征集个性化的观点和建议。读者纷纷致电晨报热线,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其中有不少读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攀爬族”,他们为了省时间,喜欢选择带有危险性的捷径,更有读者提出,“攀爬族”中危险性更大、更普遍的行为还要算那些在机动车道上横冲乱穿、翻越隔离栏的“武林高手”。昨天,晨报记者兵分多路,对本市黄浦、杨浦、闸北等区的多个繁华路段进行了探访,记录了“攀爬族”的众生相。

  镜头一 时间:下午3时至4时地点:复兴东路(中华路至隧道入口段)   一小时内近百人翻铁栏穿马路

  昨天下午,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记者就看到先后有近百人次放弃从天桥及斑马线处过马路,而选择从快速车流中穿梭,翻越铁栏杆穿行,虽然他们每走一步都左顾右盼,但身边驶过车辆的鸣笛、刹车声让人为他们安全捏了一把汗。

  两人手拎重物翻栏杆

  3时04分,两位中年妇女站在公交站老西门站旁边,一人扛着一张麻将桌,另一人拿着两个热水瓶,正疾步从车辆中穿梭至护栏边。虽然手上都拿着物品,但高约60厘米的护栏似乎对她们并未构成障碍。就在她们动作麻利地先后翻过栏杆后,一辆红色的出租车呼啸着从她们身边快速通过。可是她们却边说边笑地一路小跑通过了马路。

老人买菜颤颤巍巍跨栏杆

  3时25分,一位7旬老太拎着菜篮子,从自家小区出门后,径直走向马路对面,跨过栏杆。20分钟后,老奶奶拿着装满菜的篮子又折返回来。她走到马路中央,颤颤巍巍扶着护杆,奋力将腿从铁杆之间的空隙间挤向另一边。可马路对面不断有车经过,于是老奶奶从篮子里拿出一块红布向迎面的车流挥舞,边舞边叫喊着“让让”,两辆小桥车只得放慢车速让老太先行。

  小学生走天桥过马路

  记者采访时正值附近的复兴东路第三小学放学,校门口一下涌出了许多学生,但没有一个学生翻栏杆穿马路。即使上了一天的课很累,即使书包里装满了书,学生们还是一步步走过人行天桥,去马路对面乘公共汽车。记者问刚刚放学的4年级学生小玲,“那么多大人都翻栏杆过马路,你们会学吗?”她不答反问:“不是有天桥可以过去吗,为什么要翻栏杆?”

  镜头二 时间:上午7时45分至下午4时地点:五角场翔殷路近黄兴路路口   每天劝回80名“攀爬族”

  昨天,记者来到五角场翔殷路近黄兴路路口,尽管这里不远处有地下广场的通道以及国定东路路口的人行横道线,但仍有人在执勤交通协管员的眼皮下,翻过中环路高架下的护栏再穿过双向机动车车流过马路。

  昨天7时45分早高峰时段,记者刚到达此处,便见一中年男子拎包趁前方车辆减速,低头猛的向中环高架下的护栏奔去。站在高架下方的协管员吹响哨子,并挥手示意退回,男子脸一红,随即返身走回人行道。下午4时07分,记者再次来到此地,刚下车就见两个年轻人先后窜至中环路高架下的护栏,当协管员大声喊“当心”并欲拦住两人时,他们已经纵身跳过护栏,并快速走向对面的人行道,边走还边说“撞死就撞死呗”。

  协管员只得在原地重重叹了一口气:“怎么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许多人并不是不知道附近有地下通道和人行横道线,为图方便而侥幸穿行。”一名协管员告诉记者,在中环高架下,每小时有两名交通协管员不间断执勤,时间自早上7时一直到晚上10时,几乎每天都要劝回近80名“攀爬族”。

  镜头三 时间:下午3时到4时地点:河南中路(海宁路至曲阜路段)   离天桥15米,叼烟翻隔离栏

  该路段不久前刚刚完成拓宽,其不仅增加了过街天桥,还在短短不到200米的道路上,为行人开设了两处横道线。但就是在这样一条硬件设置非常完善的道路上,仍然会有贪图“便捷”的“攀爬族”频频亮相。

  昨天15时18分,一名叼着香烟、身着短袖的中年男子出现在河南中路的东侧。趁南向北的机动车暂时空缺,这人好像没有看到离他不到15米的人行过街天桥,而是大踏步走向马路中央,一辆轿车被迫刹车让他。在高高的隔离栏前,叼烟男子熟练地抬腿、跨步、侧身移动重心,在完成了整套翻爬后,还不忘拍拍手上的灰尘,才走向马路西侧。

  30分钟内发现4名“攀爬族”,河南中路、七浦路上的险情虽然不断,但在交通协管员的眼中,这里的情况已经比过街天桥刚启用时好很多。一名正在执勤的协管员告诉记者,河南中路的东西两侧各分布着多个服饰市场,最喜欢爬栏杆过马路的就是那些货运“黄牛”或是服饰市场内搬运货品的小工。“以前他们为了节省几步路,甚至会背着大大的包裹从隔离栏上跳上跳下。现在,这里的派出所和城管都加强了马路两边的岗亭管理,这种不要命的现象才减少了很多。”

【编辑:庄伊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