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焦点报道
穿舱外航天服需15小时(图)
稿源: 京华时报  | 2008-09-26 07:44:41

  神七准备了两套舱外航天服。出舱时,两名航天员从返回舱进入气闸舱,经过前期准备,两人协助穿上舱外航天服。出舱的航天员穿我国自主研发的“飞天”舱外航天服,留在气闸舱协助的航天员身穿俄罗斯的“海鹰”舱外航天服。两套航天服结构类似,航天员都是从背后进入航天服。

  与其说是航天员“穿”航天服,不如说是“坐”航天服——两名航天员需要先小心翼翼地把双腿伸进航天服的下肢,臀部放在航天服的背包沿上,然后关闭背包门,把自己裹在庞大的航天服中。

  这个过程也就一两分钟,但之前的准备工作需要花不少时间:航天员在穿上贴身内衣以后,首先要穿一件能够测量心跳、体温的生理背心。接下来是防静电的连体内衣,第4层是给人体散热的液冷服,然后戴上通讯装备,最后才穿舱外服。

  神七飞行结束后,手套将随返回舱带回地面。由于体积、重量的限制,费这么大劲儿穿上的舱外航天服,在完成出舱任务脱下后,只能留在天上了。

  据专家解释,飞船发射时,舱外服是打包固定在轨道舱壁上的,因此航天员首先要启封服装,然后把各部分组合成一件完整的舱外服,再把净化器等可更换部件装上航天服。进入服装后,还要对服装进行尺寸调整、气密性检查和全性能测试。一切正常,这才算“穿好”了舱外服。在“穿衣”的过程中,执行出舱活动的航天员与留在轨道舱的航天员互相配合,一人操作时,另一人就读操作手册并进行确认,以确保所有操作万无一失。

  这是个非常细致而又累人的活儿。比如,“舱外服启封”项目分为21个操作单元,其中仅仅是“解开舱外服的包装物”又包含了12个大步骤,每个步骤分为用工具钳剪开固定舱外服的钢丝和带子、用工具卸掉扳手和螺丝等数十个动作。

  整个过程长达近15个小时。

  特色

  重而不笨

  重而不笨、行动灵活是中国舱外航天服的一大特点。设计师们在上肢的肩、肘、腕和下肢的膝、踝等关节处,使用了气密轴承。在轴承的作用下,航天员的手脚可以随意转动,同时能严格保证气密性。手背则用上了可以翻折的热防护盖片,不仅能提高手指的热防护能力,还能保证手指的关节活动性。

  本版文字综合新华社本报记者柳志卿制图杨立场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