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赵丽月在医院照顾丈夫陈世堂。
陈世堂家庭感言
孩子能读书是一件好事情,不管怎样也要想办法让孩子多读书。相信困难总是暂时的,要是耽误了孩子读书,可能会影响孩子一辈子。
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鄞州区咸祥镇横山村农民陈世堂和赵丽月夫妇,先后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培养成了留洋博士,现在,四个子女学业、事业都有成。近日,笔者在鄞州人民医院的病房里见到了陈世堂夫妇,陈世堂因脑出血在这里接受住院治疗。
再困难也要让孩子们读书
陈世堂只念过3年书,赵丽月念过5年书。小学文化程度都没有的他们,对四个孩子的学业却格外上心。回忆起当年教育孩子的事情,74岁的赵丽月感慨不已。
他们的长子陈建德出生于1956年,二儿子陈建宁出生在1958年,女儿陈赛红出生在1962年,最小的儿子陈建峰1964年出生。那时候正是国家比较困难的时期,陈世堂在社办工厂上班,工资不高,赵丽月在生产队务农。他们总是挤出家里的每一分钱,尽量用在孩子的学习上。赵丽月会做裁缝,利用晚上时间,她常给别人做衣服,挣点钱贴补家用,有时一直要做到第二天凌晨。
春夏农忙时,他们夫妇实在忙不过来,很想叫孩子们帮帮忙,可看看孩子们一个个都在认真做作业,就说不出口了,只得自己起得更早些、睡得更晚些。但不管怎么忙,孩子们在学校的每一次考试,夫妇俩都要过问,孩子如果考得不好,他们不会打骂,而是让孩子找出其中的原因。
家庭学习氛围浓
四个孩子之间,不比吃不比穿,就爱比学习。长子陈建德高中毕业的时候,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一时不能参加高考。在村大队临时工作4个月后,他进了当时竞争十分激烈的宁波师范学校。自然而然,他成了弟妹们的课外辅导老师。
“他们都认为大哥是学习的榜样。”赵丽月说,有了榜样后,家里其他三个孩子你追我赶,学习氛围很浓。每当寒暑假,家里几乎天天举行数字竞赛或语文竞赛,那场面就像现在中央电视台“幸运52”节目一样。陈建德主持出题,弟妹们抢答,隔壁家的孩子也经常跑过来参加。有时为了一道题目,大家争得面红耳赤;有时为了寻求解题的最佳方法,大家一声不吭动脑筋。抢答完题目后,家里又出现另一番场景:老大拉二胡,老二吹笛子,老三亮歌喉,老四跳起舞,不知被多少邻家孩子所羡慕。“孩子们学习自觉,以苦为乐,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里,几个孩子先后都上了大学。”赵丽月说。
四个孩子先后出国留学
高考制度恢复后,1978年,陈建德参加了高考,和他一同上考场的是妹妹陈赛红,结果两人双双中榜。陈建德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陈赛红考上了宁波师范学校。
1983年,陈建德本科毕业,又考上了华师大的研究生,后因成绩出众,被学校公派到比利时鲁汶大学深造。好学的他几年后在鲁汶大学获取了硕士、博士学位,随后前往美国休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后课程,如今在休斯顿一家研究所从事医学研究工作。
在大哥的支持和鼓励下,从宁波师范学校毕业6年后,陈赛红也自费前往比利时鲁汶大学求学,获得了硕士学位。如今她在美国攻读博士,定居在加州。
陈世堂夫妇的二儿子陈建宁在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然后在南京部队考上了石家庄一所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工作几年后,在陈建德的帮助下,他与毕业于浙江工学院的小弟陈建峰一起,自费去比利时鲁汶大学留学。在那里,陈建宁拿到了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两个专业的硕士学位,如今在攻读博士学位。赵丽月略显自豪地说:“1997年,宁波中央花园建造的时候,就请了建宁来做设计。”而陈建峰在获取材料学博士学位后,到美国一所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如今在奥克拉姆定居。
夫妇俩安心度晚年
赵丽月说,现在孩子们事业有成,他们的收入都能保证各自过上很不错的生活。1995年,陈世堂夫妇飞往美国,在儿子、女儿家各居住了一年。“以前想也没有想过这辈子还能出国,就是在国内走走也不敢多想。到了美国,看到了很多新鲜的东西,看到孩子们的生活条件很好,我们感到很高兴,也为他们感到骄傲。”赵丽月说。
“孩子们虽然不能每年一起回家,但他们都会定期回家团聚。”赵丽月讲着讲着露出灿烂的笑容,“现在,我们二老就是在国内安心度晚年。”让陈世堂夫妇最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一直心系家乡的建设,比如几年前,横山村要修一条村道,需要10万元,上级政府出资5万元,还有5万元让村里自己想办法,陈建德获悉后,立马从美国汇来了5万元。
相关链接
1977年12月10日,中断了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得到恢复,全国有570万考生参加高考,最终录取27.297万人。我市有数以万计的考生从农村、渔乡、工厂、营房、课堂纷纷奔向考场,当年全市录取人数不足1500人。高考制度恢复,对于整个中国社会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到去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已超过1000万人,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56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