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慈溪记者站孙云东 赵科 卢萌卿)“148亩大棚葡萄,每亩毛利6000余元,比以前办塑料拉粒厂效益好多了。”近日,已经完成葡萄采收、销售的慈溪市新浦镇六塘南村葡萄种植大户徐卫军说,“办了十多年的厂,年年都为销售、收款发愁,现在大棚葡萄销路不愁!”像徐卫军一样,如今越来越多已经“洗脚上岸”的慈溪农民重返田头,人数达到数百人。
近年来,慈溪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经济效益大增。一批已经“洗脚上岸”的慈溪农民,凭着敏锐的嗅觉,感觉到了从事农业的好前景。慈溪市周巷镇建鸿农场农场主桑建鸿曾是做过8年石棉生意的“上岸农民”。如今,他已是当地有名的黄花梨种植大户,种植的300亩黄花梨今年每亩利润有1000余元。他告诉记者,以前种地收益不好,年轻时拼命想跳出农业,不走父辈的老路,没想到会再回到农业。
当地政府除了资金扶持,还在农业技术上加强服务,想方设法提升产业层次。以前,新浦镇葡萄露天栽培病虫害多,经济效益不好。上世纪90年代,该镇农技人员开始辅导果农进行大棚栽培,进行无公害生产。葡萄亩产控制在1500公斤左右,种出来的葡萄色泽好、甜度高,深受欢迎。近年大棚葡萄每亩产值保持在1万元左右,毛利润在5000元以上。该镇40多名原来办企业、做生意的农民,也重返田头种起了大棚葡萄。
“洗脚上岸”的农民脑筋活、思路广,他们的回归,加快了慈溪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他们的带动下,慈溪近年已经形成创汇蔬菜、名优水果、花卉苗木、食草畜禽等五大主导产业,其产值已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