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一辆辆满载玩具的卡车缓缓驶出库房,陈勇昌如释重负,长嘘了一口气。尽管中国南方依旧灼热,这位广东玩具厂的老板却常常感受到外贸“严冬”的寒意。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享誉世界“加工厂”的珠三角中小企业正经历着严峻的生存考验。作为一家拥有2000多员工的港商大型来料加工企业,陈勇昌的河源市联弘玩具礼品制品厂幸存了下来。
然而,广东近八成的玩具出口企业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被淘汰出局。目前有出口记录的广东玩具企业仅剩下1404家。
“由于工资、原料等生产成本大幅上涨,人民币升值,还有国家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我们企业融资更为艰难,”陈勇昌说。“去年以来,企业材料成本已经上升了约40%。今年是我们最艰难的一年。”
事实上,广东省玩具业所遭遇的困局并非该产业特有的现象。目前,珠三角地区的各个产业,特别是纺织服装、鞋类箱包等企业,大多都正在经历着相似的发展难题。
据广州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珠三角鞋类出口企业由往年的5043家降至2617家,降幅高达48.1%。今年1月至7月,广东出口服装13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1%。
有关专家指出,在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告别了昔日炽热的发展速度,开始步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绿色安全区”。
统计资料显示,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30,619亿元,同比增长10.4%,增幅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一、二季度分别增长10.6%和10.1%。去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3%。尽管呈现出回落势头,今年上半年中国GDP仍比过去30年平均增速高0.3个百分点,也比年初中央政府提出的希望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8%预期增长目标要高。
去年9月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曾连续4个月处于偏热的“黄灯区”。为此,中国政府提出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中国政府实行了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尤其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消除了威胁经济正常运行的经济过热危险。
“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已使得中国经济过热风险开始消退,经济运行逐渐回归到正常轨道上。确保经济发展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首要任务,”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说。
由于实施了从紧的货币政策,笼罩在中国经济发展之上的持续价格上涨终于有所减缓放慢。7月份,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6.3%。该数值在6月为7.1%,5月为7.7%,2月为本年度新高8.7%。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下一阶段,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
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将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微调货币政策。
专家指出,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中国应继续保持从紧货币政策的总量控制效应,并运用稳健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改善经济结构。
另有专家预测中国将放松从紧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度,增加国内流动性,以缓解企业缺乏资金的压力,尤其是那些饱受需求疲软、信用控制和价格上涨冲击的出口企业。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是部分行业和企业正承受着不断加大的经营压力。“政策效应显现和企业通过自我调整改善经营状况,还需要一个过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说。
为了促进企业创新和结构调整,8月1日起,中国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但部分高污染产品,如化纤布、粘胶纤维没有获得上调。
“珠三角大批中小企业倒闭、停产的问题根源在于,这些企业出口大多还是加工贸易,做贴牌生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董小麟教授说。“在过去,绝大多数企业可以专注贴牌生产而生存,因为它们可以从大销量和低工资中赢利。但如今赚钱不再那么简单,企业必须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
广东玩具厂的陈勇昌决定顺应发展潮流。他说,“我们将不断开发新客户,研制新产品,比如生产汽车零配件和日用品,并使用更多的自动化设备来提高劳动效率。”(记者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