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谨防来料加工“陷饼”成“陷阱”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8-10-06 07:58:48

  本报讯(记者余建文)9月19日《所谓“手工串珠加工致富”坑了不少人》一文,报道了部分市民加工串珠画,反而被不法分子骗去押金,赔钱又怄气的事,引起社会关注。不少市民通过本报新闻热线,反映类似的加工“陷阱”还挺多,提醒大家多加防范。

  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她也碰上了和杜女士一样的遭遇,气得几天睡不着。半年前,她和江东一手工业品商行签订做手工串珠画的协议,也付了500元押金。然而每次加工完去交货,老板总以各种理由,说王女士做的画不合格,拒付加工费。半年来,不仅是王女士,其他的加工者也没有一个人合格,没拿到过一分钱的加工费,最近公司索性关了门,连人也找不到。王女士说,前去签约加工的,家庭经济条件大多数都不太好,不少是失业者,“这些人对弱势群体行骗,实在太缺德了!”

  据了解,手工串珠“陷阱”其实是假借来料加工名义行骗的一种方式。眼下,在各种网站和报刊上,水晶花、电子产品、串珠项链、手链、手工头饰、工艺品等外发加工的招商广告铺天盖地。没有创业经验和资金能力,急于致富的人成了这类广告瞄准的主要群体。

  浙江海音律师事务所林敏主任向记者介绍说,前两年,宁波一家企业为深圳某公司代为加工一批模子,总金额高达2000万元。宁波某企业为接到这样的大生意兴奋不已,按对方要求先付了40多万元的加工材料押金。然而依据对方提供的图纸做好的模子样品,总是被深圳公司以精度不够、不合格为由退了回来。该企业派人到深圳一看,发现这家公司通过媒体,在全国招揽了很多同样的加工企业,所有的加工企业也都碰到精度不够拒收产品的难题,这才感觉大事不妙。后来经专家鉴定,根据现有技术水平,根本不可能生产出能达到深圳某公司精度要求的产品。深圳这家公司有商业欺诈之嫌疑。众企业只好向警方报案求助。

  宁波某贸易公司的毛先生从商多年,他告诉记者,面对社会上的各类加工致富信息,创业者尤其要当心,搞不好就掉进了“陷阱”。其实仔细辨别,还是会看出“马脚”的:

  ——很多骗局广告上经常标明“长期”、“大量”寻找合作伙伴加工,面向全国招商。代为加工是外贸生产的常见形式,试想,哪个外商或外贸公司敢把订单下给一个“常年”供不出货的企业?

  ——在加工合同中,即便技术含量再低,也要注明相应的验货标准。没有验货标准就意味着没有规矩,可由委托加工方随意处置。而骗子们在合同里根本没有验货标准,其目的是存心行骗。

  ——真正的来料加工方不需为加工所需的材料支付任何费用,所垫付的只是自己的加工费。即便生产不合格,损失的也仅仅是人工成本。而骗子们往往要收取“材料押金”,就是为了以验货不合格为理由扣除“材料押金”,因此一旦碰到所谓“材料押金”基本可以断定里面有猫腻。

  林敏律师说,如果是利用虚假证件注册公司,构筑加工“陷阱”,这是赤裸裸行骗,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现在骗子往往办一个空壳公司,在写字楼里租几间房,通过媒体、网络刊登招商信息,招揽上当者,手法比较隐蔽。事实上,外贸公司选择生产企业是相当谨慎的,那些不问企业加工能力、资金状况、质量状况,也不到实地考察看厂,只要交钱就可以拿到生产订单的“外贸公司”,十有八九是骗子。一旦发现被骗,企业或个人要收集相关资料,向工商部门投诉,要求工商部门以合同欺诈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并向其追回投资的损失。

【编辑:庄伊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