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毒奶粉”泥潭的三鹿,正成为竞争对手眼中的一块香馍馍。
10月7日,记者从中国奶协一内部人士处独家获悉,意向收购方除此前已被证实的三元外,另外两家国内的乳品企业,也向三鹿表达了收购的意向。“他们都在谈。”
而此前,在此次“毒奶粉”事件中一直未有染尘的三元,也被曝出有部分批次普通奶粉检出三聚氰胺。如此一来,三元最终能否接手三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对于此次抽检不合格事件是否会影响三元并购一事,三元股份证券部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明确表示,“这两事件不太有关联”。
恒天然撒手
作为三鹿第二大股东的新西兰恒天然的态度,仍然显得关键。
上述奶协人士对记者透露,在对三鹿的并购案中,此前的主要问题便是卡在了恒天然那里。“有关方面通过律师通知了外方,但是他们一直没有太多的回复。”
据悉,三鹿的重组在其奶粉事件曝光后不久就开始操作,其间奶协也做了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
广东奶协理事长王丁棉分析认为,目前,恒天然有三种选择途径:一是全盘退出,9月24日,恒天然通过其网站对外表示,由于三鹿奶粉事件造成的影响,将对中国的投资额冲减近70%,之所以作出“冲减”的决定,主要考虑的是召回成本,以及品牌价值的缩水;二是,以现有股权进入到三元等重组方;三则是,减持三鹿股份,但保留一定股权下来。
他表示,今年4月,中国已经与新西兰签署了自由贸易区协定。这样一来,恒天然完全可以在新西兰生产加工运往国内,成本相比国内生产不会高出多少,因此,收购三鹿意义已大不如前。
但另一方面,控制三鹿这样一个国内的桥头堡并不容易,舍弃它再找其他的伙伴也很困难,全盘退出也不明智。
“现在,对恒天然应该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决策过程。”王丁棉认为,恒天然最好的选择应该是最后一种。
不过,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恒天然将可能全盘退出,而三鹿将实现所有股权的整体转让。
10月7日晚9时,就本报“三鹿股权转让,恒天然何去何从”的问询,恒天然官方回复称,“我们正在就公司未来与包括政府在内的多方进行磋商。”恒天然首席执行官表示,“我们仍然致力于在中国市场发展。目前我们正在与多方进行磋商,并仔细考虑各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