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反应]
众口一词遣责打人 众说纷纭讲述历史 葛剑雄:谴责狭隘功利主义史观
听到打人消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剑雄感到很震惊,他认为,警方应该严肃处理此事,学者的安全在公众场合得不到保证,这很让人遗憾,更何况阎先生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
葛剑雄表示,自己并没有认真看过阎崇年的节目。他在听说阎崇年“剃发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交流形式,不能上纲上线”以及“文字狱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虽然制约了一定的思想灵性,但起码维持了社会稳定”等观点后表示:“如果他真的是这么讲,我是不赞成的。难道除了文字狱就没有办法保持稳定吗?除了杀人就没有其它民族融合的办法了吗?历史研究不能脱离事实,今天我们理解这段历史,不等于历史就没有是非。专制总是不对的,杀人也是不对的,侵略就是侵略,这些是非要明确。这种解说是很片面的,是一种庸俗的实用主义、狭隘的功利主义的观点。”
毛佩琦:个人爱憎不能作为标准同为《百家讲坛》主讲人,毛佩琦认为,打人事情确实很过分。毛佩琦坦言,虽然在他的贴吧上,也有很多人表示对阎崇年的不满,对此提出批评,但毛佩琦认为,阎崇年是有学术成绩的学者。
对于阎崇年的史学观点,毛佩琦没有进行正面评价,但他表示,作为历史学家,应该冷静地对待历史。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爱好和感情,但历史学家应尽量少掺杂感情因素,每段历史,都只不过是研究的对象,个人的爱憎不作为评判历史的标准。毛佩琦还透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消息,本月下旬,将有一场明清大对话,届时,国内研究明史清史的实力派专家将汇聚一堂,展开一场激烈的辩论。
当年明月:历史不是一种情绪对于打人,畅销历史读物《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认为,“打人行为总是不对的,观点大家可以讨论。再说了,打的又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那就更不对了”。谈到明朝,当年明月认为,明朝有不少可取的地方,绝不是一团漆黑。人们对明朝有误解,但它本身绝对是一个很可写的朝代。对于阎崇年在书中诋毁明朝、美化清朝的说法,当年明月表示,不同的人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我对别人的观点没有太大兴趣,对于历史,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持客观的态度,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它不是情绪,而是历史”。
谭伯牛:误导读者纯属瞎操心致力于研究清史的谭伯牛认为,不管观点如何,都可以批评,但打人肯定不对。他认为,说清朝是一个成就很高的年代,这个结论并不是阎崇年一个人的观点。谭伯牛不认为,阎崇年的观点会误导读者:“读者都是成年人,而且这样的书并没有列入教材,成年人应有自己的判断。如果觉得一本书的观点有问题,那么可以再去读别人的书,不存在一本书就误导读者的可能性。”
[链接] 阎崇年争议语录-剃发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交流形式,不能上纲上线。
-文字狱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虽然制约了一定的思想灵性,但起码维持了社会稳定。
-清军入关更多的是促进了民族融合,其中造成的某些局部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
-汉服不是最完美的服饰,也并不能体现什么民族精神。
-吴三桂要客观评价,毕竟他的开关行动减少了战争旷日持久带来的无辜平民的伤亡。 (徐颖 郭翔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