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从尚田广渡桥至方桥三江口,全长22.92公里的县江防洪工程总投资7.3亿元。自1999年11月首期工程开工以来,9年间累计投入5.92亿元,新建防洪堤12.57公里,堰坝1座,橡胶坝3座,桥梁9座,水闸3座,使城区段的防洪标准从原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其它地段提高到20年一遇,从根本上解决了县江两岸屡遭洪涝灾害的历史问题。县江防洪工程建设,还改变了县江两岸脏乱差现象,拉动了城市建设,使县江两岸城区段成为商贸、居住的黄金地带和靓丽风景线。
亲历者声音
为什么上马县江防洪工程?原因主要有二。一为水患,一直以来,奉化城区几乎每年都要受洪水威胁或遭受巨大损失,“7·30”洪灾时,桑园新村一带水淹深达2米,人民财产遭受损失,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二因当时城区新建筑主要沿甬临线两侧分布,呈细长状态,好像一条走廊,一直往北延伸;县江沿岸民居杂乱破旧,数十年面貌未变,阻隔了城市向东发展,这种格局一定要改变——现任宁波市质监局局长、时任奉化市委书记的裘炜国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改造县江是老百姓的心愿,也是奉化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愿望,可以说是共同的呼声,更是城市发展的需要。”裘炜国说。但真的要启动这项工程,当时面临很大压力。主要是资金问题,那时还是“吃饭财政”,许多人担心工程上马会给财政背上沉重包袱。也有人怀疑改造工程到底值不值,因为城区尽管经常遭受洪涝灾害,但由于潮汛原因,洪水往往一昼夜间就退了。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之后,大家的认识趋于统一,市里最终决定开工建设。“万事开头难。工程未及立项,但前期勘测设计费需120万元。钱从哪来?市里财政紧张,这笔钱还是由当时分管农业的副市长王德彪出面,想方设法在农口各部门筹集拢的。”裘炜国提起往事感慨不已。
裘炜国介绍,随后的建设资金主要源于四个方面:
向上积极争取。其时,长江流域刚刚遭遇特大洪灾,国家对江河水患治理空前重视,宁波市也打算在方桥一带改造水网。抓住有利时机,发挥奉化作为对台工作窗口城市的优势,市领导先后带队进京十多趟,终于向国家争取到6000万元,宁波也下拨4800万元;
市场化运作。当时称为“经营城市”,即通过土地出让筹措资金,广平小区就是这样来的。还有“以桥养桥”,将廊桥上的商铺拍卖,收益用来建桥,等等;
此外,还有建设贷款和号召干部群众捐款,县江边留有长长的捐赠者名录。
“工程实施后,城市建设开始集中到县江两岸,形成新的城市布局,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城区段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这项工程的建设是市委市政府顺应百姓意愿并获得广大干部群众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一项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惠民工程。”裘炜国满含深情地说。
采访中,裘炜国无意中提起:不久前一天,他因公路过奉化,没有惊动奉化领导和有关部门,只是特意在长汀村附近下车逗留,察看工程近况……
记者感言:民生大手笔
对奉化而言,县江改造不仅是一项重大水利工程,更是繁荣商贸、促进城市发展的里程碑,又是民生大手笔。
当洪水十年不再,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县江改造由于充分考虑了休闲娱乐因素,日常留给市民最大的实惠在于:日出东方或夕阳西下,携妻儿、陪父母,亦或独自一人、三五好友,来到江边走走逛逛,感觉生活平静而美好!
城市建设需要大手笔,更需要在建设中注入更多民生因素,需要以人为本。当环境改善了、舒适了、优美了,市民才会流连其间,才会成为商贸、居住的黄金地带,才会成为靓丽风景线。
我们期待城市建设中有更多民生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