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哈尔滨首个日间托管 居家养老:在寻求突破中蹒跚
稿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 2008-10-09 10:03:08

  10月8日,重阳节刚过。哈尔滨奋斗路街道分部托老中心的姚瑞凯老人等社区20多位老人白天看电视唠唠嗑、读书阅报、打扑克玩麻将,晚上各自回家睡觉。

  哈尔滨奋斗路街道分部托老中心采取有偿、低偿、无偿服务三种方式,实行日间托管,是哈尔滨市实行居家养老服务以来,启动的第一个日间托管养老服务中心。不过,奋斗路办事处副主任赵晓春表示,“如果在8个社区全面铺开,场地、资金和服务、管理都有些问题”。

  赵晓春的担忧其实凸显了哈尔滨主城区500多个社区面临的普遍困扰。有人总结为顺口溜:对象多样有点烦,主体多元有点乱,监管乏力不好管,市场化步伐有点慢。

  在建国街道办,武装部长牛丽梅拿出一摞居家养老服务的登记手册、表格和老人档案,菜单式的项目有4类27项,涵盖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法律维权、精神慰藉方面。牛丽梅说,尽管当初考虑服务项目时非常细致,但实际运作中,老人的观念和要求经常出乎意料,有些干脆提出,能不能把钱打入卡里或领取现金,愿意干啥就干啥。

  调查中记者发现,目前哈尔滨居家养老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把老人“请出来”,动员那些能自理、身体比较好的老人尽量到社区、机构网点等场所接受服务。“然而,辖区内现有的活动场所由于管理体制和经费问题无法整合利用,其实是资源浪费。”南岗区民政局副局长张绥军介绍。

  还有一种形式是身体不能自理、走不出来的那些老人,需要培养训练一批居家养老的护理人员“走进门”去,到老人家里实行上门包户的服务。服务队伍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专业化的养老护理员。不仅要经过培训还要取得相应资质;另一种要发动社会力量,利用节假日休息日给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记者经摸查了解到,目前哈尔滨各社区和家政公司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与老人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错位,因而难以满足老人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以集居家服务、暂托服务、医疗照顾服务、娱乐学习服务、情感慰藉服务等为一体的多样化服务尚未大规模开展。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有经济支付能力且有服务需求的老人,愿意自行支付低于市场价格的服务费用,对居家养老愿望更强烈。

  “未列入政府买单的老人群体占多数,摸底数据表明,低于市场价20%左右的优惠,老人和服务机构基本上都能接受,”张绥军说,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补贴标准不是完全一致,群众也有反映,认为列入目前政府买单的特困群体面太窄、钱太少,而且居家养老群体规模也会影响服务人员的工资收入和稳定。

  道里区老龄委副主任滕春刚列出一组数据:道里区符合政府买单的特困群体不到100人,但按照相关政府文件,区、街道、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机构必须配备的人员超过350人。据此他认为,单纯把工作重点放在政府买单的特困群体上是不负责任的,在妥善安置好政府买单的特困群体的同时,下一步工作重点应该循序渐进,放在推广低偿服务、增加享受服务老人、扩大服务对象覆盖面上。“此外,目前哈尔滨急需扶持一批规模较大、企业化运作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实行跨区域服务。”滕春刚说。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梁木生认为,目前政府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参与较深,使居家养老服务具有较浓的行政色彩。为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在初始阶段政府的行政推进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长期下去,这种管理模式则会阻碍居家养老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梁木生建议,随着居家养老服务的不断推进,政府应从具体事务中逐步淡出,集中精力开展监督管理工作,从更高层面给予居家养老服务更多、更大的支持。政府的基本工作有三项:一是从政策上给予支持,促进居家养老服务持续发展;二是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把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三是从规划、计划和制定标准方针政策的角度来加强检查监督。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