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初奶粉事件全面爆发后的几天之内,三鹿看上去曾颇为庞大的资产就开始大量缩水。“其最重要的几十亿元无形资产荡然无存”,乳业分析人士王丁棉说,布局全国的销售渠道在此次事件中被打得七零八落,曾经笑傲行业的人才团队也因奶粉事件被饱受质疑,奶源甚至成为包袱。
“产品联合”之忧
据最新公开资料,在河北省11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有三鹿贴牌工厂,在石家庄就有几家。三鹿采取的方式是,以品牌作为交换,收取51%的利润。在经营管理上,三鹿有派驻人员,但由于三鹿不掌控工厂,所起的作用不大。这种贴牌生产,能迅速带来规模的扩张,可也给三鹿产品质量控制带来了风险。
全行业重生“痛苦契机”
“三鹿扩张太快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乳业分析人士对笔者说,“这让其管理水平下降。”最近两年三鹿经理人队伍中引进不少“空降兵”,三鹿固有企业文化也在产生变化。
不过,奶源管理的混乱,并非三鹿“一贯作风”。三元乳业前总经理高青山公开表示,1998年后,三鹿的奶源建设曾是全国样板。可以说,三鹿堕落之迅速是国内奶源管理混乱的一个表征。奶源管理的混乱又只是众多奶业混乱现象中的一个。
在过去十几年,一两个以速度为骄傲的企业带领中国乳业向前冲,包括三鹿在内的众多企业如果不在规模上紧跟,只有被市场淘汰。在醉心于规模之后,中国奶业逐渐失去理智,不用扎实建设奶源,没有奶源可以去抢;奶价贱于水,但仍大打价格战以提高销售额,可以挤压没有话语权的产业链条前端环节利润;不用扎实研发新产品,通过扎实研发得到的新产品可能不如“头脑”策划出现的新产品;在消费者不成熟情况下,可以造出各种“人造概念”产品,不负责任的营销成为制胜法宝,消费者连一些基本的真相都得不到。
小小的三聚氰胺在一夜之间惩罚了中国奶业。三鹿的倒下集中背负了中国奶业快速“增肥”十年所潜藏的深层忧患。
大乱然后大治,此次奶业问题的集中爆发和三鹿的轰然倒下,国家有关部门的治理力度和决心,将有望给中国奶业带来一个健康的未来。(边长勇)
《市场报》 (2008-10-15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