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患者家属雇护工左右为难 管理办法出台难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8-10-16 07:46:12

护工规范化培训(资料图片)

  医院住院部有这样一群人:四五十岁,衣着朴素,文化水平偏低,他们的工作就是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他们不属于医院,却又在医院工作,一般被称为“护工”。他们中的一些人因为没有加入护理公司或陪护公司,又被称为“个体护工”。前几天,一名叫叶柳英的个体护工给本报热线打来电话,诉说自己被辞退的遭遇,使得个体护工问题再次浮出水面。

  护士让患者辞退个体护工?

  医院:个体护工照搬保姆那套,不专业

  叶柳英,新昌人,40多岁,来宁波做护工已有五六年,做遍了本地各大医院,自称照顾病人很有经验。

  今年8月31日,叶柳英在城区一家大型医院揽到一份照顾一位84岁老太太的活。4天后,老太太转院到另一家大型医院,而她也跟着到了该医院。

  但让叶柳英没想到的是,转院当天,老太太的家属就提出要求换护工。“家属说是医生不让我做。”叶柳英愤愤不平,“护士和护理公司之间有关系,不让个体护工干活。”

  “是医生说这个阿姨工作不好。”在医院住院部16楼,老太太的家人误把记者当作是护理公司派来的工作人员。此时,陪在老太太身边的护工是一家叫“开米”的护理公司派出的。

  16楼病区的护士长告诉记者,病人家属原本也有辞退叶柳英的意向,而且叶柳英以前在该病区看护病人时,曾在病房里和其他护工打扑克,严重影响病人休息,“我们要为病人考虑。”

  和多数个体护工一样,叶柳英通常是等在医院急诊或住院部门口,一有病人进来就上前毛遂自荐,“不少病人家属图方便,成功率很高。”

  “有的人昨天还在农村老家,今天就跟着老乡到医院开工,没有体检,也不接受培训。”市区一家大医院急诊室的护士说,护工干活累,收入不高,入职门槛也很低。

  “病人的翻身、喂水等日常护理都是有专业要求的,并不是有经验就能干好。”江东一家大医院督导办的张老师说,很多个体护工的技术都是靠有经验的老乡教的,有的甚至只是照搬保姆那套,很不专业。

  “有的护工自己忙不过来,就把活转给老乡,还能拿到5元到10元的提成。”在一些医院,甚至出现整个病区都是来自一个地方的护工,其他护工难以插足,“给医院的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公司抽成太高迫使护工单干

  24小时陪护可收入80元,最高抽成30%

  “一天80元,我们得24小时陪护病人,一步都不能离开。”叶柳英说,照顾行动不便的患者,还得每天为他们处理大小便,天气热时还要天天为他们擦身;遇到上了年纪的病人,还要负责喂饭;晚上就睡在病人旁边,稍微听到一两声“哼哼”就得起床观察病情,并在第一时间呼叫医生、护士。

  “我们是按天算钱,一个月做满30天才2400元收入。”叶柳英最担心的就是揽不到病人,“家里还有一对正在念大学的儿女。”为了省钱,叶柳英连房子都舍不得租,成天呆在医院里,“随便找个角落就能休息。”

  “只有个体护工才能和病人讲价。公司的护工只能听公司的安排,有时连80元的行价都拿不到。”姚为栋做护工5年,其中3年一直属于海曙区一家陪护服务公司。他选择离开的理由,就是因为“公司抽成太高,个人收入太低”。

  姚为栋说,几乎每家大医院的住院部都有护理公司进驻,“想在那里做长久,就得加入公司。除了交服装费和培训费外,大部分公司的抽成在10%左右,最高的达到30%。”

  记者从一位个体护工处拿到一家陪护公司2008年1月的《招工简章》,上面详细说明了薪酬的计算方法:头三个月的工资在1125元到1275元之间;每干满3到4个月加一次工资,涨幅为150元;工作满一年的,月工资在1475元到1625元之间。工作满一年,请假不超过30天的,每年还可以拿600元的奖金。

  以每天80元的行价计算,一个个体护工干满30天,月收入2400元。700多元的提成占了一个个体护工月收入的三分之一,这也迫使不少原属于公司的护工纷纷跳槽单干,有的护工甚至还把公司安排的工作转手介绍给个体护工,自己再拿5元到10元的提成。

  大多数个体护工没有健康证

  他们直接与患者家属联系,存在监管空白

  “大部分个体护工都没有健康证。”叶柳英坦承自己没有经过培训,也没有健康证。记者了解到,办健康证的费用为70元左右。

  按相关规定,正规护工上岗前,必须具备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卫生部门的健康证及培训部门的上岗证。但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护理公司仅给部分员工办证,“目的是为了应付检查。”

  记者从市家庭服务业协会了解到,协会对加盟的护理公司有严格要求,同时也设有培训中心。对于个体护工,“因为他们直接与患者家属联系,目前来说存在监管空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个体护工认为,护理公司纷纷进驻医院,逐渐形成了垄断。这位护工甚至断言:“护理公司和医院之间的合作存在猫腻,医院把活留给护理公司,可以提成。”

  说起个体护工,市区一家大型医院16楼病区的护士长一肚子委屈,“我们医院的条件好,一天24小时都有热水,冬暖夏凉,一些找不到活干的个体护工干脆就住在医院里,把行李随手扔在病房的角落。每次碰上只能让她们赶快把东西收走,但往往是前脚走人,后脚她们又回来了。”此外,个体护工甚至是公司派出的护工,在用水、用电上都无需付费,也给医院的经营带来一定压力。

  “护工素质有好有坏,很难一刀切。”市区一家大型医院督导办的张老师说,公司派出的护工证件相对齐全,但凡有事,医院可以和公司协商。对于个体护工,医院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插手管理。

  张老师说,对于那些违反医院规定,影响病人的护工,医院也曾尝试干涉,“多数时候护工和病人都是私下协商,病人不肯放人,医院也不好插手。”

  护工管理办法为何难出台

  是请护理公司的护工还是请个体护工?“请个体护工可以讨价还价,通过护理公司只能是一口价。”患者家属王女士把这笔账算得清清楚楚。

  对将护工纳入规范化管理的建议,接受采访的大部分患者家属表示赞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患者家属仍把护工简单地等同于保姆,专业与否并不是他们考虑的第一要素。也有患者家属担心,如果所有护工都被护理公司“收编”,就很可能会出现垄断经营,“增加的各项管理费最终还是落在病人头上。”

  “希望有关部门出台一个规范管理办法,医院管理起来才能有理有据。”市区一家大型医院督导办的张老师说,现在院方对个体护工提出管理要求,但大部分个体护工都不会听。

  记者从卫生部门了解到,对于护工市场的规范管理问题,相关部门已连续跟踪调查好几年,也曾在今年上半年提出过初步方案,征求各方意见。

  为何管理办法迟迟未能出台呢?“根本原因还是服务价格。”卫生部门曾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等进行协商,但各方没有就护工的服务价格达成一致意见,“个体护工和患者之间多是私下交易,规范价格有一定难度。”

  尽管引进公司制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护工市场,但相应的服务价格可能还会提高,“现在护工在医院的用水、用电都是免费的,如果通过公司规范,可能还要再向公司收取一部分费用。”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宁波市场的护工价格明显偏高。

  相关部门表示,在目前的环境下,考虑到就业等多方面因素,仓促出台管理办法有可能会引起市场混乱,“现在仍然需要依靠市场自我调节。”

【编辑: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