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百余家石棉企业活跃在余慈乡镇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10-17 11:59:30

  在余姚、慈溪,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成天工作在粉尘四起的车间里,对职业的危害视而不见;还有这么一群人,就生活在这些车间的隔壁、楼上或是周围,任由自己呼吸着弥漫在空中的粉尘。

  厨房车间一墙之隔

  昨天上午10点多,记者来到余姚市低塘街道邵巷村,那里集中着几十家石棉企业。在一家名为龙腾保温材料厂门口,堆着十几筒已生产好的石棉布。走进厂里,只见里面依次摆着5台编织机,一位戴着口罩的女工正在用编织机编织石棉布。机器一开,漫天的粉尘就扑面而来。女工赶紧打开架在编织机上的防尘罩,随着“轰轰”的巨大响声,部分粉尘被吸入到防尘罩中,但空气中仍弥漫着不少粉尘。她告诉记者,她今年25岁,老家在安徽,在这家厂里工作了4个月。刚来时,老板就跟她讲了工作时粉尘蛮大,可能会影响身体,但她心想,自己不会“运气”这么好。

  老板姓邵,60岁左右。他跟记者说,这家厂是他1993年开办的,生产时“灰”确实大,他没事一般不进去的,若要进去,会先戴好防尘口罩。他向记者出示了最近该厂8名接触粉尘职工的体检报告,X线检查显示有5人肺部异常,建议复查,其中一人有胸闷症状。

  就在这家厂对面,隔一条三四米宽的马路,有一幢居民楼。一楼是石棉厂,楼上则是主人吃住的地方。女主人说,本来厨房在一楼,与车间仅隔一堵墙。开工时,饭菜上总会被盖上厚厚的一层粉尘。

  整改无法真正杜绝职业危害

  目前,余姚共有近100家石棉企业,大多是像这样家庭作坊式的,多数年产值不超过100万元。从事石棉制品加工的劳动者现有近1000人,以外来人员为主。

  余姚石棉加工已有40多年的历史,该工艺简单,投入较少。近几年,该市卫生监督部门对石棉加工企业进行了多次专项整治,还借鉴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经验,对石棉加工企业进行量化分级管理,对重点危害的企业进行重点管理。目前,多数企业都配备了防尘设施,给劳动者每月配发4个防尘口罩,每年对劳动者进行体检等。对屡教不改的企业,卫生监督部门则进行处罚。2005年开始,余姚市卫生监督所共处罚了18起,罚金高达30.9万元,其中有一家企业一次就被罚了7.5万元。

  经过监管,这几年,多数企业将石棉加工方法改为湿纺作业,石棉尘的浓度明显降低,但遗憾的是,个别企业的粉尘浓度还是高出国家规定的标准。今年六七月份,该所检测了11家石棉企业的45个检测点,只有15个检测点合格,其中最高的粉尘浓度为72.9mg/m3,而国家规定,劳动者8小时接触粉尘浓度的最高点为0.8mg/m3。因吸入石棉粉尘而引起的石棉肺也时有发现,40多年来,该市共累计历史石棉肺病人150多名,今年就发现了3例疑似石棉肺病人。

  除会引发石棉肺外,石棉粉尘是一种致癌物,易诱发肺癌和恶性间皮瘤。这是严重的职业病,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由于其职业危害,目前发达国家已禁止生产和限制使用石棉。而且,目前全世界尚无有效的方法来降低石棉加工时的粉尘浓度。除了加强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卫生监督部门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方法来预防石棉引起的职业病。

  百家石棉企业何去何从

  石棉粉尘引发的职业病潜伏期较长,一般都在20年以上,可能因为这一因素,社会对石棉粉尘的危害不够重视。

  更糟糕的是,老的问题还没解决,新的石棉厂却又出现。去年,余姚有15家石棉企业向该所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其中就有几家是新办的企业。业内人士建议,职业卫生审查应列入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没经卫生行政部门职业卫生审查,应不能进行工商登记。

  记者了解到,在我市,除余姚外,慈溪也集中了三四十家石棉企业,相关问题在慈溪同样存在。

  那么,我市现有100多家石棉企业该何去何从,该如何让劳动者、当地居民远离粉尘的危害?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企业应远离居民区,特别是这些有粉尘污染的企业。有关人士建议,应将这些企业集中到工业区,进行规范管理。对无法达到防尘要求、粉尘危害严重的石棉企业,政府应责令关闭。

【编辑:朱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