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慈溪记者站赵 科 卢萌卿 孙云东)绿花菜、包心菜播种完毕后,慈溪市桥头镇涌森农场这几天准备试种两亩草莓。对于农场主郑涌森来说,这两亩草莓只是“小玩玩”。据郑涌森介绍,他的收入主要来自这里连片的600亩创汇蔬菜基地以及慈溪别处的1000亩创汇蔬菜基地。
近年来,慈溪当地土地流转极为活跃,土地经营大户经营面积迅速增加,经过工商登记,经营大户摇身变成了农场业主。郑涌森说,在桥头镇、掌起镇等地,他向各地村集体租赁了1600余亩耕地,采用订单农业的模式,种植毛豆、绿花菜、甘兰菜、包心菜等蔬菜。耕地、播种、施肥等都实现了机械化,机械化率在50%以上。收获的农产品,都销售给农产品加工企业,销路不用愁,靠规模效益一年的收入很可观。
像郑涌森一样,慈溪市已有各类家庭农场、合作农场、联户农场等新型农业经济组织435个,土地经营面积8.2万亩,平均每个农场经营土地232亩,而10亩以上规模化经营的土地面积达到了30.85万亩,占到了慈溪市耕地总面积的47.4%。
慈溪耕地之所以能够集约规模经营,得益于慈溪土地流转的活跃。从1999年开始,慈溪已经连续10年出台土地流转方面的补助奖励政策,慈溪各个镇(街道)也出台了相配套的扶持政策。此外,对于耕地集约规模化经营,慈溪还有保险、金融等其他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