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徐建慧敬云天记者胡珊)镇海一家担保公司被汽车经销商用假的汽车合格证,骗签了300万元的担保协议,如今汽车经销商下落不明。昨日,记者从镇海经侦大队获悉,该担保公司已报案。
9月23日,镇海一家担保公司经理在浏览新闻时,偶然看到一则报道,多名车主买了新车却迟迟拿不到合格证,原因是合格证被经销商抵押给银行贷款,而汽车经销商因资金链断裂不知所终(本报9月20日曾做报道)。
他心里不禁大惊:被报道的车辆经销商他太熟悉了,正是公司的客户项某。去年12月,项某曾以18份汽车合格证作抵押,要求公司为其近300万元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因为有汽车合格证抵押在手,他同意了。
于是该担保公司经理马上给项某打电话,但项的手机已关机,联系不上,随即他又给项某公司打电话,公司业务员告诉他,“老板不在了”。拿着项某提供的18份汽车合格证,担保公司经理非常着急。不放心的他带着合格证,找相关部门查了一下,证实18份合格证全都是伪造的。这意味着,担保公司失去了对项某名下财产的“监管”,如果找不到项某,300万元的银行贷款将全部转嫁到担保公司头上。
9月28日下午快下班的时候,担保公司经理走进镇海经侦大队报案。随后警方在侦查中获悉,项某名下至少有3家4S店,其经营规模在宁波汽车销售行业中较大,但由于他经营不善,身负巨额债务。案发前,项某还通过同样的汽车合格证抵押贷款方式,向宁波某银行贷款千万元。
据了解,从2000年开始在国内开展的汽车合格证抵押业务,主要是为了解决汽车经销商的流动资金短缺。一名业内人士称,4S店每年都要用现金向厂家提车,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就只能向银行贷款。
贷款的方式有很多种,绝大多数都需要抵押或是担保。从2000年开始,有人将汽车合格证抵押给银行或是担保公司,获得贷款买进新车。等车子卖掉了,贷款还清了,或是担保合同终结后,经销商再从银行或是担保公司拿回合格证,协助已购车的车主上牌。这个手法渐渐在汽车销售行业流行起来。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频频发生汽车经销商因资金链断裂外逃的事件,暴露出汽车合格证抵押业务存在不少漏洞。”昨天,镇海经侦大队的一名办案民警说,首先,按产品质量法规定,合格证作为商品的必需附件,必须一起销售给消费者。车都卖给消费者,银行和担保公司还留着汽车的合格证,于法无据。其次,这样的抵押方式,在我国的法律中并无明文规定,这到底属于抵押,还是属于质押,难以确定,容易发生法律纠纷。第三,由于汽车合格证的防伪水平不高,容易伪造,稍有不慎银行和担保公司就有可能承担巨大风险。
目前案子正在进一步侦查中。对此,警方提醒,经营此项业务的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都该谨慎行之。
项某曾扣下
38份合格证
-新闻回放
项某曾扣下
38份合格证
今年7月中旬,袁女士和家人在项某的4S店买了一款“赛拉图”的汽车。然而,销售公司当天只开了一张收据给她,承诺一周后会把汽车发票和汽车合格证给她。
然而等了一个多月,袁女士才拿到汽车发票,始终没有见到汽车合格证。没有合格证就不能上牌,袁女士向当地工商所反映了此事。
后经工商局调查,合格证被项某抵押给银行,办理贷款。在各方干涉下,共38名车主拿回了自己的合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