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别样风景 宁波建筑工地上的"职工书屋"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10-20 13:16:26

  在宁波的一些建筑工地上,悄然建成的“职工书屋”成了隐藏在城市里的别样风景,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书屋里尽情汲取着知识。“别以为我们只会睡觉和干活,我们也爱学习。”泥工郭伟说希望社会正确认识农民工,打工竞争也很激烈,农民工也感觉到需要不断学习知识。

  从今年起,我市将在一线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工作和居住相对集中的基层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工业园区、乡(镇)村和重点建设项目工地建立“职工书屋”。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各类企业建立500个“职工书屋”,今年将首先建成100个“职工书屋”。这些职工书屋建设得怎么样,上周末,记者对这些建在工地上的“职工书屋”进行了走访。

  闹市区里的宁静一角

  在天一商圈,浙二建宁波坤和中心项目部工地内,农民工李湘民忙完一天工作,在工地食堂吃完晚饭便和工友们来到了工地“职工书屋”,这是市总工会和基层工会为了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特意建设的,今年6月建成的这个书屋,藏书800余册。“工地上有300多名建筑工人,已经有500多人次在这里借书。”坤和工程项目部工会主席蒋天月翻了翻厚厚一本的借书登记簿介绍说。书屋每天中午和晚上开放,方便建筑工人借书读书,这也是一个流动的书屋,工地搬到哪里,书屋就建到哪里。

  35岁的李湘民是个木工,只有初中学历的他最大的愿望是,等攒够了钱,回到湖南老家去开个饭店。“我比较爱看人物传奇,也爱看名著。”李湘民说,《史记》、《三国演义》看了一遍又一遍。李湘民住在工地宿舍,宿舍里有7个人,都是木工班的。其中有3个人挺爱看书的,“对我们来说,读书增长见识,也打发时光。”

  新一代农民工在成长

  鄞州区天童南路上,号称“宁波第一高楼”的南部商务区商会国贸大厦项目正在这里建设,工程开建以来,工人保持在300人左右。今年5月,浙江广天日月集团工会和宁波建工集团商会国贸大厦项目工会按照要求,把“职工书屋”建在了工地上。

  记者采访的时候,刚好是中午吃饭时间。农民工郭伟刚吃完饭过来还书,记者拿过来一看,是两本技术类书籍:《施工建筑技术》和《施工管理》。来自重庆的郭伟是工地上的泥工领班,38岁。“记者你来得正好,我有话想和你说说,”郭伟一下子来了兴致,“你们应该帮我们这些农民工说句话,改变一下对我们的看法。”郭伟说,城里人总是觉得,农民工就会干活,不懂得学习。实际上,现在打工竞争也很激烈。不学习,不提高自己,钱也不是那么容易挣的。“农民工一样爱学习,而且也有高学历的。”郭伟说,以前农民工队伍中,小学文化甚至文盲的很多,现在初中高中学历的占多数。

  农民工文化生活悄然改变

  同样在南部商务区商会国贸大厦项目施工的四川籍农民工蒲兴元是一名塔吊工,高中毕业的他原来也是一名泥工,来到宁波后,经过市劳动局培训获得了塔机职业资格证书,在工地上成了一名塔吊工,收入也高一些了。“我也算个技术工人了吧。”34岁的蒲兴元憨厚地笑道。现在,蒲兴元也爱上了看书和逛书店,也买一些技术类或者小说之类的。蒲兴元说,每次进书店,人家都会多看他几眼,主要是长得太黑,不像个读书人的样子。实际上,工地上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通过各类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

  记者在工地走访了解到,看书、看报、看电视、看电影以及科普教育片成了农民工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工会工作多年的浙江广天日月集团工会主席赵谷韵说,建筑工地农民工素质明显在提高,文化程度提高是一方面,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而最直接的感觉是,以前有的酗酒、赌博、打架问题现在基本没有了,农民工把更多精力放在自身能力的提高上。工地上的“职工书屋”可以说是企业和农民工都很欢迎。

  记者从宁波市总工会了解到,到今年9月,我市已建立了279所民工学校,全市建成的“职工书屋”已经超过100个。记者 魏萍

【编辑: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