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昨天夜里,记者在报业大楼值班,只听到窗外不时传来汽车喇叭声,18时至20时特别集中,给人十分嘈杂的感觉。记者不由得纳闷:市区不是全天禁止鸣号吗?为何到了夜间有这么多汽车违规?于是记者决定出门进行一番调查。
在报业大楼前的灵桥路上,记者发现,车流量并不大,车辆通行比较顺畅。“嘟嘟”,这是一辆出租车在鸣号。这辆出租车开得很快,已接近药行街路口,前方有一辆私家车开得比较慢,估计是出租车驾驶员担心路口红灯就要亮起,就用鸣号来催促私家车提速。因前方私家车仍保持原速,这辆出租车就不再鸣号,索性猛地变道从右侧超上了私家车。
“嘟——”,又有一辆出租车鸣号,而且是长声,怎么回事?原来,路口红灯已经转绿灯,停止线后的小面包车突然熄火,跟在后边的出租车驾驶员一边从车窗里伸出头来张望,一边使劲按喇叭。路边行人皱起眉头,连连摇头:“夜里路上没交警了,这些驾驶员按喇叭就肆无忌惮!”
记者注意到,鸣号汽车多为出租车,但也有私家车。有一辆私家车要在灵桥路右转弯上灵桥,但这里的右转弯车道是跟直行车道合并的,前方有直行车辆遇上红灯,私家车就进入非机动车道准备右转弯,而非机动车道上有直行的电动自行车停着,私家车就鸣号要求骑车人让路,但骑车人未予理睬。记者赶紧上前采访这名尴尬的驾驶人,他表示自己知道禁鸣规定,是因为“有急事”,要“赶时间”,“不得已”才鸣号。
记者然后又采访了路边“咪表”停车区的几名私家车驾驶人,他们认为偶尔鸣号是难免的,若是碰到电动自行车乱闯机动车道、骑车人路口停车越线等情况,他们也会鸣号“警告”。
记者拨通了交警夜间值班电话。值班交警告诉记者,我市在交通管理规定中设立了禁鸣区,禁鸣区内汽车鸣号属于违反交通法规行为,可处罚款100元记2分,但交警在实际管理中却有一定难度。因为汽车鸣号不像其它交通违法行为一样可以进行记录,往往需要旁人举证才能够查实、处理,由此造成目前部分汽车驾驶人对汽车禁鸣不是很重视。交警在日常管理中也已经发现,现在禁鸣区内汽车鸣号多了起来,夜间问题尤为突出。交警认为,部分汽车驾驶人“忍不住”要鸣号,说到底还是自身文明素质有问题,他们往往只顾自己汽车能顺畅通行,而把鸣号作为一种对他人的警告措施。
(记者屠传宏通讯员郝海涛)
颐乐园是本市的一家敬老院,位于江东区江南路与院士路的交叉处。日前,该园老人周笃初代表居住在颐乐园内的100多位老人,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颐乐园附近过往汽车喇叭噪音大,严重影响了园内老人的休息。周老先生希望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免除老人们的惊吓之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