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茅台跻身"百亿元俱乐部"的背后:科学发展引领高端
稿源: 新华网  | 2008-10-22 10:38:53

  新华网北京10月22日电(李桥)2008年堪称国酒茅台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的梦想将变为现实。从1952年产量只有78吨的作坊式企业到今日跻身“百亿元俱乐部”行列,意味着这个成长于中国西部的著名酿酒领军企业,将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向更高的目标快速推进。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奥秘就是:“科学

  发展引领高端。”

  茅台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国这样总结道:“2008年,国酒茅台践行的是两‘负责任’:茅台在这一年里,坚持笃行的是为国家和社会负责任,在灾难面前充分承担起大型企业的社会脊梁作用,积极投身救助行列,为国家分忧;其二,茅台也对自己负责,固守科学发展,今年茅台集团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实现百亿销售,这是茅台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用现实的眼光来看,茅台集团达到销售百亿的目标,似乎顺理成章。因为企业的高速良性发展已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就像实力超强的运动员在冲刺时甩掉对手那样轻松自信——金牌其实早在囊中。然而,若将其放到一个更大的时间刻度来考量,你会发现,茅台作为国有民族工业企业的良性增长,正是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经济崛起的缩影——带着曲折、艰难与创业者的智慧、坚韧与汗水。对于一些垄断性行业来说,销售上百亿不足称奇,而对于酿酒行业而言,特别是工艺异常特殊复杂的茅台,实现百亿确属不易。

  茅台集团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季克良回忆说,三十年前,企业还非常薄弱,刚刚实现自1962年来的首次盈利:实现利润6.5万元,茅台酒年产量不过1068吨。“1978年时,贵州茅台酒厂的产品非常单一,只有下属一个家属厂,有点翻沙酒,加起来不过100多吨产量。”一位那年进厂的员工回忆说,那时的茅台在当地不算是好单位,属亏损企业--全厂只有三个车间,人数很少;而且,干活比农民种地还累,工人一天要背一万多斤酒糟,工资不过30多元。十年前,始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将这家国字号企业拉出了计划经济的象牙塔。前所未有的严峻现实,最终促成了茅台人观念的全面转变。"以市场为中心,生产围绕营销转,营销围绕市场转“被第一次不仅仅作为”口号"而是行动指南提了出来。自1998年步入市场经济后,茅台连续10年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1年元旦节过后,茅台酒厂对外宣布,当年1月1日零时之后出厂的所有茅台酒都将在突出位置标上出厂年份,以后逐年类推,根据不同的年份进行价格调整——这就是 “茅台年份酒”在中国白酒高端领域亮相后引发的一场轰动。茅台年份酒的推出,曾令整个中国白酒业界为之震撼。尽管起初正反两方辩得面红耳赤,但到了最后,却是争先恐后地“跟风模仿”。茅台并没有纠缠在这场讨论中,而当业内喧嚣的讨论声尘埃落定的时候,人们才发现茅台早已走在了引领高端的前列。

  对推出“年份酒”这个主题,袁仁国当时有个说法,即目的是要用价值规律、市场规律将茅台酒客观存在、却未能得到足够开掘的收藏价值“固化”凸显出来,以开辟新的消费群体,使茅台酒最终成为中国的“路易13”、“路易14”,引导中国白酒消费文化向更高层次升华。如今七年过去了,事实证明当初的这一调整,为国酒茅台注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活力,80年陈年茅台酒已成为全世界价格最高,也最难买到的白酒,茅台的“国酒”地位更加无可撼动。

  季克良认为,年份酒并不是拍脑袋得出的点子,而是当年的茅台酒走出97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后,深刻反思自己寻找出路得出的良方,凝聚了茅台管理层的集体智慧。计划经济时期的茅台,数十年一贯都只生产53度一种度数、500毫升包装一种规格的茅台酒。这种局面在改革开放后数年仍然没有变化。亚洲金融危机后,茅台意识到必须紧盯市场,提出了“一品为主,多品开发,做好酒的文章;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走出酒的天地”的发展战略,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口味、不同层次、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消费能力的消费者的多种需求进行了市场细分。

  历史的页面翻至21世纪,茅台集团的主打产品终于开始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首先,茅台酒自身,单一酒度及包装的格局被打破,开发了38度、43度、33度三种低度茅台酒,包装也分为1680毫升、1000毫升、500毫升、250毫升、50毫升、二套装、三套装、礼盒等;同时,推出15年、30年、50年、80年等陈年茅台酒,实行普通茅台酒“年份制”,出厂年份不同,价值也不同。其次,开发出酱香型的“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与茅台酒共同形成高、中、低档齐全的酱香系列产品。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国酒茅台第一次走出了孤军作战、产品单一的被动局面,真正形成了一支阵容强大的“茅家军”,全国各地喜欢并习惯酱香型口味的人也越来越多。

  2007年,集团销售收入(含税)突破91亿元,同比2006年增长46.09%;创造利税61亿余元,同比增长51.17%;上缴税金36.32亿元,同比增长43.29%;实现利润43亿余元,同比增长69.01%;人均利税达56万元,同比增长44%;人均利润39万元,同比增长60%;企业总资产逾140多亿元。仅是2007年的销售收入就比茅台酒厂1952年建立国营企业到1978年改革开放27年的销售收入总和还要多出一倍以上。

  今年1至9月,茅台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又有大幅增加。但茅台人并不就此满足。坚持科学发展、和谐积累、不断超越,新建的年产两万吨的工程再过一年即可投产。按照既定的发展战略,茅台酒在年产量达到2万吨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年产4万吨的规划将在短期内付诸实施。可以预见,将来的世界白酒市场上,茅台将会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酱香口感香飘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让更多的国际友人领略到白酒里的“中国风”,这也是国内白酒行业没有人尝试过的道路。

【编辑:朱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