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邵阿姨家藏了个70多年前的"天气预报器"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8-10-28 14:10:27

  本报讯余姚阳明街道邵阿姨家中藏有一个“宝贝”,那是一个美国产的天气预报器。解放前,邵阿姨的爷爷在上海花10元大洋买下了它,一直到现在,这个天气预报器还能正常使用,据她说预报还挺准的!

  天气预报器产自美国

  前几天,记者在邵阿姨家中看到了这个“宝贝”。它是用塑料制成的,像一间尖顶小房子,长宽各约10厘米。“房子”有两扇门,一扇小门里放有一对少男少女的小雕像,另一扇门里的雕像则是一位抱着雨伞的老妇人。邵阿姨告诉记者,如果少男少女出了门,那第二天一般是晴天;而老妇人出了门,一般第二天就会下雨;少男少女和老妇人如果正好在门下,第二天可能是阴天。

  邵阿姨还保存着这个“宝贝”的纸盒。从盒上的英文可以看出,它产自美国,商标是“神秘”,名称是“天气预报器”。盒上还有一些英文,翻译成中文分别是“今天知道明天的天气”、“预先知道8小时至24小时的天气”、“全塑料制成”、“出人意料地准确”等字样。

  当年买它花了10元大洋

  邵阿姨今年63岁,她告诉记者,这是她爷爷当年在上海花了10元大洋买下的。邵阿姨的爷爷曾是中国银行上海金库的主任。时任中国银行总经理的是著名银行家宋汉章,宋也是余姚人,邵阿姨的爷爷当时是宋汉章的得力助手。“我听父亲说,爷爷当时买下这个东西花了10元大洋,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我爷爷当时家境应该不错,他又是搞金融的,能接受新事物,所以当时买下这样一个稀奇的洋玩意并不奇怪。”

  邵阿姨说,她爷爷是抗日战争爆发后,随银行一起迁到重庆后不久去世的,而这个“天气预报器”是他在上海时买的,大致应该是上世纪30年代初,所以这个“天气预报器”应该有70多年的历史了。

  主人对它感情很深

  邵阿姨说,她对这个小玩意有很深的感情。“从我小时候有印象起,这个东西就一直摆在我家桌子上,我父母亲每天都要看上一次,我看的次数就更多了。我们全家把它保存得很好,所以连纸盒都还在!”邵阿姨回忆说,只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家人怕这东西被当做“四旧”搜走,才藏了起来。

  从小和这个天气预报器相伴,邵阿姨自然知道这东西预报的准确程度。“除了雷雨它预报不了外,一般它预报得非常准确,几十年很少有出错的时候!”邵阿姨笑着说,现在报纸、电视上天气预报都有,准确性自然也很高,但她还是每天看这个天气预报器,主要是几十年看下来看习惯了。

  一根小棉线让人惊叹

  这个天气预报器的结构很简单,把它的背板打开,里面就一根棉线。“它的原理并不复杂,就是一个简单的晴雨计,棉线下连着一个小天平装置,棉线能吸水,所以当空气的湿度变大时,棉线加重,那位老妇人就出来了。如果天气变晴,棉线中的水分会慢慢蒸发,那对少年就出来了。”邵阿姨的爱人胡老伯对这个天气预报器颇有研究,但他还是觉得这个东西的制作工艺令人惊叹:“它后盖的密封性不强,这根棉线已经用了70多年还没损坏,真是不容易。”

  邵阿姨的三爷爷解放前就读于一所名牌大学,解放后曾担任治理长江的水利工程师,他曾把这东西分解,打算仿制一个,但没有成功。胡老伯有一位朋友是余姚的一位发明爱好者,他研究了这东西两年,结果也没有仿制成功。(记者李锋通讯员陈健明)

【编辑:庄伊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