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2008中国食品安全与营养状况科技论坛圆满闭幕
稿源: 中国宁波网  | 2008-10-29 20:19:59

  10月28日,备受瞩目的“2008中国食品安全与营养状况科技论坛”在厦门圆满落下帷幕。本届科技论坛除了国内外权威专家云集外,也得到了当地主管科技与食品行业的政府官员、产业界代表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与会的各方对本届食品科技论坛取得的成果普遍感到满意。国际营养科学联盟前主席Mark L Wahlqvist教授对记者表示: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明,中国政府已经认识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系统性危机,在增强食品安保政策效能方面的所有努力,须集社会之力共同参与;比较可喜的状况是,在本届论坛上,我看到了中国政府之外的民间力量广泛参与。正是这种各社会阶层的共同重视,说明了中国社会在食品安全和营养状况领域的成熟度已经在逐渐提高,这是个值得欣慰的积极现象。

  本次论坛的学术总策划、亚太临床营养学会后任主席李铎教授在论坛总结评述时指出,2008中国食品安全与营养状况科技论坛通过自由的辩论和各食品学术系统的交互式研讨,为当前的食品产业界贡献了两个核心成果:一是食品安全状况的彻底改善,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领域,对政府、企业、社会的食品安保环节进行一体化整合开始;二是必须加快推动谷物杂粮产品的开发和普及,实现特色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化升级,让创新型谷物食品成改善国人营养健康状况的新基石。

  论坛呼吁:尽快推动全方位食品质量和安全系统的一体化整合

  在“食品质量与安全”这个本次论坛的关键议题单元中,与会各界人士就食品安全风险、农业发展与食物安保政策改善、预防掺假与低质量、食品标准、食品污染等方面的最新科研动态、学术成果,进行了系统深入的交流;以中国工程院梅方权院士、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陈春明教授等为首的知名学者在论坛上指出,要对国内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切实有效的管控,改善当前令人担忧的现状,必须建立从农民到消费者、从食品法律体系到危机监控、从实验室前沿检测到产业多方联合检查等,多环节、全方位的“新食品安保体系”,以系统工程的思维来推动国民食品溯源体系的建设、强化农业与食品加工业之间的产业融合,改善国民的食品安全基础教育。

  论坛倡议:鼓励创新型谷物食品的开发、普及

  当前,因经济发展和不良饮食习惯而带来的国民膳食结构不均衡、营养过剩,导致的各类“富贵病”发病率连年攀升,谷物杂粮以其天然、均衡的营养构成,被食品营养界普遍公认为具有较高的食疗和保健价值。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翟凤英等教授在论坛上指出:烹调用油太多是中国人饮食的一大问题,有调查显示,年轻群体中的血脂异常情况已经越来越普遍,而国人的谷物粗粮消费却在近几年来直线下降,2008年1月5日,卫生部在其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对国民提出的膳食指导共十条,第一条即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因而,在本次科技论坛上,“谷物食品现状及发展”是关注热度最高的一个议题。基于现阶段我国国民的营养结构不良趋势越来越严重的现状,以及政府、食品工业界对具有天然、健康、均衡优势的粗粮类食品,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开发,论坛上集中讨论的两个论点,引起了与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共鸣。

  论点一:我国素有“杂粮王国”的美誉,杂粮产业具有地理、气候、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但我国杂粮食品工业的还处产业发展初级阶段。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国民的食品消费层面已经由过去单纯满足“饱腹”需求,转向追求“营养、保健与美食”的需求层次。因而,食品工业需要以怎样的手段和态度面对这个新的发展课题?

  论点二:什么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产业化?

  在论坛上,以业界代表身份参与论坛的惠尔康集团叶争鸣总裁,例举的一组数字引起了各与会专家的热议:假如中国人每人每天喝一包牛奶,中国每年将消耗鲜奶1.17亿吨;这相当于中国要饲养3500万头成奶牛。而我国90%的草原已经退化或正在退化中,草原生产力已经大幅度下降,目前我国可利用的草原资源只够养100万头奶牛。如果放弃传统的放养模式改用圈养奶牛,则3500万头奶牛一年粗粮耗费量约7000万吨,占全国粗粮总产量的42.9%,如果这个份额的粗粮消耗要给奶牛,不但那其它家畜类别的生产循环体系将无以为继,甚至会给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和食物多样化,也会带来相当的威胁。但是,假设每个国人平均每天喝一包“谷粒谷力”类型的谷物杂粮健康食品,则每人每年仅消费5公斤左右的谷物杂粮,全国全年消耗消费量也只有650万吨,仅占全国杂粮年产量的13%。产生这个巨大反差的原因,是因为“植物蛋白”转化为“动物蛋白”的转化率很低,以奶牛为例,它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转换成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和蛋白质的效率分别只有17%与25%。由此可见,原先提倡“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并不符合中国现实国情。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和营养部前主任John R. Lupien教授及陈春明、翟凤英等教授,与参会人士在大范围的研讨辩论之后,梳理了“国民谷物杂粮摄入情况及与营养现状的关系”和“谷物杂粮食品发展方向与公共营养的未来”等分项议题,从营养、健康、食品安全性、产业发展等诸多角度,肯定了创新型谷物杂粮食品的开发、普及,对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状况的积极意义,从而在学术的高度,终结了动物性蛋白饮料与谷物液态食品之间存在的品类争议;本届论坛的专家学者与参会各方一致认为:鼓励创新型谷物食品的开发、普及,以科技为支撑,将谷物杂粮方便食品的开发同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把小杂粮发展成为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是推进特色农业资源产业化和改善国民营养状况的双赢之路。

梅方权院士在论坛发表辩论意见
厦门副市长叶重耕为论坛致词
【编辑: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