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根玲
刘爱纳
这里山水秀美、空气清新、远离尘嚣,就在这里——北仑区春晓镇昆亭村上车门社,住着两位百岁老人,101岁的周根玲和100岁的刘爱纳“百岁姐妹花”。
她们俩从年轻时起便交往甚密,旁人都羡慕这对好朋友能相伴走过这么多年。
周根玲按时看新闻
周根玲现住在孙女家,孙女、孙女婿平时上班繁忙,她做饭、洗衣全部自己来,儿孙们想给她请保姆,都被她断然拒绝。她一早起来就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掸被子、抹桌子样样都来。去年,她还拎着菜篮到菜场买菜。
老人每天早上五六点钟起床,干些零碎的小活,晚上按时收看新闻联播和气象预报,然后上床睡觉。老人说,她特别喜欢看“开大会”(新闻联播),大致的意思都能看懂,就是现在耳朵有点不好使。“把音量调响一点,不就可以了嘛。”老人笑着说。
周根玲是位健谈、开朗的老人,早年迫于生计,夫妻俩丢下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背井离乡去了上海。她先在一家私人礼帽厂打工,工厂倒闭后,她便当起了奶妈。因为勤快能干,孩子断奶后,她又被留下当了保姆,而且一呆就是20多年。老公则一直做船工,两人打工所挣的钱几乎都寄回了家。
后来,她又辗转到北京做保姆,由于东家信任,还去顶替当了一段时间的消防兵。“大家都夸我跑得快,动作利索。”老人告诉记者,北京的几个东家都对她非常好,当她手摔断的时候,几个东家都争着让她到家里住。一直到她78岁,大儿子接她回家时,东家都极力挽留。回来后不久,老伴去世了,她就和大儿子一起住。大儿子过世后,她就住到了孙女家中。
“希望你们和我一样长寿。”和老人告别时,她一再地祝福大家。
刘爱纳一辈子吃素
同一个社里的刘爱纳老人则相对喜静,姐妹聊天,大多是周根玲老人找上门去。刘爱纳8岁起就纺布,18岁那年嫁到霞浦,丈夫是私塾老师,后来她和丈夫回到春晓娘家。丈夫到田里干活,她则操持家务,丈夫从未让她下过田。她做了一手好的针线活,家中大大小小的衣服、鞋子都出自她的手。100岁的人了,眼神还很好,穿针引线一点也不费劲。老人这一辈子都吃素,5岁缠足,一双小脚让她痛苦了一辈子,现在穿最小号的鞋子还得在里面塞一团棉花。听说记者要给她拍照,她赶紧下床梳理头发,还用发夹把她那尚未全白的头发整理得十分光洁。
自从60多年前回到老家,她几乎没离开过春晓,连家门也很少出。平时洗洗涮涮,缝缝补补,把家里弄得很干净。今年年初,家人为她庆祝百岁寿辰,她高兴地告诉记者,她有3个儿子、1个女儿,最大的玄孙28岁,玄孙的孩子也有3岁多了。
风风雨雨、曲曲折折的百余年,两位老人的脸上满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但她们都神态安祥,见到有人来,脸上总笑成一朵花。重阳节,区里领导都来看望她们,还送上了红包,镇里、村里、社里也都有慰问金,她们都说生活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