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刘铮、周英峰)国家统计局31日公布了2000年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结果,认为按此发展趋势到2020年完全可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监测。
据测算,2007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数为72.9,比2000年提高了13.6点,平均每年增加1.93点。
我国经济发展指数2007年为65.5,比2000年提高15.2点,经济发展稳步向前。其中,人均GDP年均增长9.5%;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由0.90%上升到1.49%。
社会和谐指数为71.3,提高13.8点,社会和谐发展逐步改善。其中,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由68.7%缩小到62.6%,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由13.3%提高到47.6%。
生活质量指数为78.3,提高20.0点,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280.0元增加到13785.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253.4元增加到4140.4元。
文化教育指数为67.3,提高11.8点,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人均受教育年限由7.79年上升到8.4年。
资源环境指数为72.0,提高6.4点,资源环境受到重视。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1.43吨标准煤下降到2007年的1.36吨标准煤。69.8%的监测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或以上,提高33.3个百分点。
从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从以吃饱穿暖为主,到衣着消费成衣化、时尚化;从“老三件”到不断更新的“新三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变化,人们感同身受。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