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推荐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银行业发生历史巨变
稿源:  | 2008-11-02 20:25:56

  新华网北京11月2日电题: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成长――改革开放30年我国银行业发生历史巨变

  记者陈二厚、刘诗平、白洁纯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近日陆续发布2008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工行实现税后利润930亿元,同比增长45.7%;建行实现842亿元,增长47.5%;中行实现599亿元,增长31.8%。

  这是几份令世界惊异与称羡的业绩报告。但就在5年前,这些银行还被普遍认为是“问题银行”。五年来通过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组上市等重大举措,它们一跃成为具有广泛国际认知度的大型商业银行。

  放眼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银行业更是经历了脱胎换骨式的深刻变革:从一元银行体制到多种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并存,从银行间无序竞争、高风险运行到有序发展、风险可控运行,从长期封闭发展到全面对外开放,银行业的发展历程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从国家专业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到大型上市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三部曲”,成为中国银行业改革主旋律

  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又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从其成立或恢复营业,到专业化发展,再到商业化改革,不仅贯穿于中国银行业30年改革全过程,而且始终是焦点和难点。

  1978年1月,从财政部独立出来的中国人民银行,既是发行钞票的中央银行,又是受理居民、企业储蓄的经营机构。1979年3月,农行恢复设立,中行从人民银行分设;8月,建行从财政部分设;1984年1月,工行成立,承接人民银行所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人民银行履行中央银行职能。

  从此,中央银行与国家专业银行分离,四大银行分别在工商企业流动资金、农村、外汇和基本建设领域占据垄断地位,且业务严格划分。为促进银行业竞争,打破这种专业银行垄断的市场格局,1987年,交通银行等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破茧而生。四大银行的业务藩篱渐被打破,专业银行展开了企业化改革步伐。

  1993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国家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1994年,3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先后成立,接手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政策性业务,政策性金融开始与商业性金融分离。1995年,《商业银行法》颁布,将四大银行定位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在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下,1997年11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四大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不良贷款比例过高。清理整顿和加快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成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首要内容。随后,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1999年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1.4万亿元不良贷款。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注资和剥离不良贷款并未解决体制机制问题,旧的包袱没能完全卸掉,新的风险还在不断产生,国有商业银行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截至2002年底,四大银行账面不良贷款仍然高达2.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达25%,远高于5%的国际风险水平。

  2002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是这一时期整个金融改革的重点”,提出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造成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

  2004年1月,国务院公布中行和建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的决定,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随后,按照国务院确定的“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开发行上市”思路,被称为“背水一战”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相继取得突破:2005年10月27日,建行在香港上市;2006年6月和7月,中行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2006年10月27日,工行在上海和香港同时上市;2007年9月25日,建行在上海上市。

  2008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总体方案》,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收官之战”正式打响。

  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是30年银行改革史上的最大突破。经过股改,国有商业银行一跃成为具有广泛国际认知度的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交通银行在内的工、中、建、交4家上市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从2003年末的2.11%增至2007年末的13.17%,不良贷款率从16.84%降为2.81%,平均资本利润率从-0.88%增至15.57%,均达到国际先进银行平均水平。

  从长期封闭发展到全面对外开放,中国银行业在“引进来”的同时稳健“走出去”,开始全面融入世界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经历了从局部地区到全国范围、从外币业务到本币业务、从外国居民到本国居民,在循序渐进中稳步推进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说。

  1979年2月,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首设代表处,拉开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序幕。1981年,第一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香港南洋银行深圳分行获准设立。此后,银行业对外开放地域逐步从经济特区扩展到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

  1994年,中国颁布全面规范外资银行的第一部法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银行业对外开放地域由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进一步扩展到全国范围。1996年,进一步向外资银行开放对外资企业及境外居民的人民币业务,加速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五年过渡期内,中国有序地推进了银行业对外开放。尤其是2003年4月中国银监会成立后,秉持改革与开放并举、开放与监管并行、监管与服务并重的方针,以深化改革迎接对外开放,以强化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以优化服务改善开放环境,银行业开放不断推向前进。

  截至2008年9月底,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总资产达1.38万亿元(约2022亿美元),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2.33%;在中国注册的外商独资银行和合资银行30家,下设153家分行及1家附属机构;25个国家和地区的75家银行在华设有116家分行;46个国家和地区的196家银行在华设有238家代表处。此外,28家中资银行引入了37家境外战略投资者,引进外资余额达236亿美元。

  在“引进来”的同时,一些中资银行积极“走出去”,尤其是2006年以来,中资银行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投资并购迈开了新步伐。2006年12月,建行收购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中行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2007年7月,国家开发银行收购英国巴克莱银行3%股权;2007年9月以来,工行相继收购印尼哈里姆银行90%股权、澳门诚兴银行79.93%股权、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2008年3月,民生银行收购美联银行4.9%股权;9月,招行收购香港永隆银行53.12%股权。截至2008年9月,工、农、中、建、交5家银行共在2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70家一级境外营业性机构。

  “没有银行业的开放,我国银行业改革不可能像目前这样快速、全面和深入地推进。展望未来,在全球金融一体化时代,必须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使银行业通过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自身的改革和发展。”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说。

  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到政策性银行,从邮政储蓄银行到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银行业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以及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和重组改革也在顺利推进,银行业整体风险状况不断改善,资本充足水平、拨备覆盖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截至2008年6月末,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类农户贷款余额达1.33万亿元,比2003年末增长了86.7%;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国际先进银行为标杆,不断深化改革,资产质量明显好转;城市商业银行进入良性发展阶段,2007年全国124家城商行经营利润达248.1亿元,比2003年增加194.6亿元;邮政储蓄机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国36家一级分行、312家二级分行、2万余家支行全部挂牌成立;政策性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破冰起航;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已转亏为盈。

  一位见证了银行业30年改革开放全过程的业内人士总结道:显著的阶段性递进并加速发展,是30年银行业改革开放的主要特征。从1979年到1993年,我国银行业从一元银行制向多元化银行体系转化,用了15年;从1994年到2002年,开始对金融系统清理整顿,启动国家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着手化解历史风险,用了9年;从2003年到今天,基本完成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化解历史积累风险,对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全方位的重组改革,实现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仅用了5年左右时间。这一特征体现了我国银行业在发展中不断汲取教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并不断走向成熟。

  目前,中国银行业的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已今非昔比。截至2008年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从2002年末的23.7万亿元增至59.3万亿元,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则从2002年末的23.6%降至6.01%,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从2003年末的8家增至192家,达标银行资产已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84.9%。

  “回顾过去的30年,我国银行业每一次大飞跃、大发展无一不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结果。改革开放的历史昭示我们,只有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免疫力,才能使我国银行业更好地把握新的历史机遇,发展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银行业体系。”中国银监会负责人说。

全球金融动荡警示我国银行业合规建设

    中国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大背景下,银行业发展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合规挑战:信用风险管理的合规挑战、金融创新的合规挑战和组织架构再造的合规挑战。 >>>详细

时评:在应对危机中增强银行业抗风险能力

    近日披露的权威数据表明,凭借着优质资产和稳健的运行机制,我国银行业不仅能有效应对这场危机的影响,而且有能力和信心应对今后的挑战和困难。  >>>详细

【编辑:朱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