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充分利用广场活动这个大舞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节假日里,市区众多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和外来务工人员中的文艺爱好者自编自演的节目成了广场大舞台的主角,为广大市民捧上了一道道丰盛的“文化大餐”。图为海曙区辖区内30多家企事业单位上月中旬在中山广场献演“在党的阳光下”、“为时代放歌”、“天使在人间”等精彩节目。(胡建华许玉芬摄)
本报记者卢 磊王 路
-先进文化凝聚力得到新增强。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深入人心,“高举旗帜,科学发展”成为广泛共识和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全市人民同心协力,共建宁波。先后涌现出王延勤、马家富、何利彩、陈吉、徐义胜、胡贤林、王国军、徐辉等一批先进典型,产生强烈反响;
-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全市投入45亿元,陆续建成大剧院、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游泳健身中心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在建或已立项的还有文化广场、书城和“宁波帮”博物馆等;
-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荣获全国首批文明城市称号。在今年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宁波位居第四。今年5月22日,奥运火炬在宁波传递,文明伴“祥云”同行,宁波市民的文明水准受到北京奥组委官员高度赞誉;
-文化建设不断创新突破。理论宣传、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网络宣传“五宣统筹”。推进政府采购,实现公益性文化活动供需双方有效对接。实行高雅艺术演出补贴,利时集团连续五年每年出资赞助举办“百场高雅艺术音乐会”。以“国助民办”或个人投资方式,兴建十里红妆博物馆、张德和根雕艺术馆、紫林坊艺术馆、金轮艺术馆;
-涌现一批领军人物和精品力作。宁波电台辛雪莉获得第八届长江韬奋奖,作家、诗人褚佩荣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诗集奖。在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评比中,宁波有《静静的胡杨》等5件作品获奖。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有3件作品获全国群星奖。在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宁波《285万外来工免费享受五大保险》等5件作品榜上有名。
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大任务。
近年来,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按需而为,乘势而上,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做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整体推进中实现了重点突破,在改革创新中焕发了新的活力,思想道德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等都取得了新的业绩,为宁波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文化保证和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夯实思想基础
营造良好氛围凝聚发展力量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身处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尤需夯实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多,更需强大的精神动力凝聚发展力量。
从今年年初开始,宁波各级党组织围绕“高举旗帜推进科学发展,创业创新实现六大提升”主题,精心组织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宁波论坛”、“天一讲堂”、“微型党课”等新颖的教育形式,使教育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中,161个宣讲团下基层宣讲15680场次,有52.6万人次接受了教育。
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才能夯实牢固的思想基础。在全社会开展荣辱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全市人民同心协力、共建宁波,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宁波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未成年人读书节”、“进城小公民欢乐节”等适应未成年人思想特点的多彩活动,“社区四点钟学校”、“红领巾俱乐部”等服务未成年人的全新载体,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更加扎实推进。通过把好“教育、建设、活动、整治、净化”五道关口,为宁波未成年人文明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催人奋进;对外展现发展亮点,能提升城市形象。
在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奥运会残奥会等重大主题和重大活动新闻报道中,正面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引导力不断增强;在抗震救灾、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等突发事件前,牢牢把握话语权和主动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期间,邀请海内外80多家主流媒体来甬采访,刊登相关报道1500余篇,相关网页52万多条,创造了“宁波新闻”在海内外媒体报道中的最高纪录,扩大了宁波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先进典型引领社会风尚。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广大市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提升城市文明素养。百姓心中的好警察何利彩,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火海救儿童的徐义胜,当选为2007年度“中国骄傲”年度人物;坚持身背重病同学上学的好少年陈吉,高票当选“浙江骄傲—2007年度影响力人物”……他们都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和道德楷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宁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来甬务工创业。让他们尽快融入宁波,共建共享幸福生活是我们这座城市的追求。2007年11月6日,在“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颁奖台上,身着蓝色环卫工人服装的外来务工人员徐辉,把一块金灿灿的奖牌颁给了宁波市领导,因为“宁波当选最具幸福感城市,幸福是我们共同创造的”。而徐辉也把这份荣誉化作本职工作的动力,在8年时间里,他在不起眼的道路保洁岗位上默默工作,摸索出了“徐式扫地法”。这一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方法已经在宁波推广。
激荡文明新风和谐社会共建共享
抗震救灾与文明创建一体开展
2005年,宁波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全市人民欢欣鼓舞。
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既是褒奖,更是鞭策和鼓励。宁波人民把赞誉当契机,化荣誉为动力,吹响了奋勇前进、争取更大荣誉的号角。
在今年5月18日召开的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巴音朝鲁郑重提出,创建工作要“三步走”:“挑刺”、“诊刺”、“拔刺”,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来,真正使创建的过程成为全面改善民生的过程,切实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广大市民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宁波这座“爱心城市”增光添彩。2000多名市民救助白血病病人罗南英,万人助学贵州、青川贫困儿童的感人故事等,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顺其自然”连续9年隐名捐款200余万元、千家民企建立总额超3亿元的慈善基金、八旬老人10年来坚持每年捐款1000元……宁波慈善机构的捐款累计达到15.11亿元,“新老宁波人”的善举义为为整个城市赢得了荣誉。
在文明城市创建的关键时期,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市长毛光烈明确指出,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抗震救灾工作紧密结合,引导全市人民在抗震救灾的爱心援助中展示爱心城市、文明宁波的风采。在抗震救灾期间,宁波社会各界捐赠灾区的物资、资金达8.26亿元,为灾区发放帐篷4.8万顶,承建了2万套安置房,为“爱心城市、文明宁波”谱写了新的篇章。
举办好2008北京奥运会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郑重承诺,作为非奥运主办城市的宁波能做些什么?宁波人民作出了响亮回答:在“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礼仪宣讲活动中,我市先后开展“传递文明新风”、“美化身边环境”以及“争做奥运使者”活动,数以万计的“新老宁波人”志愿者深入学校、企业、社区、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地,广泛开展社会礼仪、生活礼仪、涉外礼仪、职业礼仪常识和奥运知识的普及。这一活动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的聚焦关注。
如今,全市志愿者人数有67万多人,服务对象超过1000万人次。他们用微笑、诚意和善心传递文明新风,塑造城市形象,促进社会和谐,为宁波又添一张亮丽的名片。
文化创新发展迸发强劲活力
奏响文化“同一首歌”
文化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志。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不仅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富足的物质财富,同时也要有充裕的文化供给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牢牢把握发展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取得显著成效。今年8月,市委工作会议部署“六大文化发展战略”,全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宁波的文化事业迎来了又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
为推进文化创新发展,我市出台《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推进文化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相应地公布实施了一揽子优惠政策措施,并确定在“十一五”期间设立3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
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美术馆等一批标志性群众文化设施陆续建成;在基层农村,所有乡镇建有文化站,92%以上的行政村建有文化活动场所,城乡“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初步形成;镇村有线广播电视联网率达到100%,成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市。
历经8年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宁波广电集团作为省、市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面貌日新月异。现代传媒、文化演艺、文化旅游、文化会展、印刷、文化用品制造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群已初步形成,文化产业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依附型向自主创新型加快转变提升。
肥沃的文化土壤培育出一支德艺双馨、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成果丰硕的文化领军人才队伍,培育出一批体现优秀历史文化、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一流水准的文化精品力作。宁波电台辛雪莉获得第八届长江韬奋奖,作家、诗人褚佩荣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诗集奖。在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宁波有《静静的胡杨》等5件作品获奖。在全省“五个一工程”评选中,宁波有9件作品获奖;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有3件作品获全国群星奖。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文化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海曙区的“家门口”特色文化系列活动、鄞州区的星光大舞台、宁海县的农民文化艺术节、象山县的中国开渔节和“一乡一村”文化节,每年春节、国庆长假的“广场文化天天演”等活动,以及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期间开展的“我们的节日”民俗活动、娱乐活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等,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全市现拥有业余文化队伍数千支,每年举办的千人以上参加的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就有近2000场。
广泛开展的送书、送戏、送电影、送演出等公益性文化活动让百姓笑逐颜开。民营企业利时集团已连续五年每年出资100万元赞助举办“百场高雅艺术音乐会”;公益演出季期间,免费送票进社区、学校和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地;全市12家公共图书馆实现了“一卡通”、“零门槛”,并在全市一些建筑工地、偏僻山村、民工学校等单位建立了近百个流动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