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宁波人只要努力,就能够收获到幸福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8-11-04 07:50:56

市民积极参加助学活动(资料图片)。记者 王增芳 摄

  幸福生活需要经济保障作底子。近年来,宁波市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多。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宁波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10921元,增长到2007年的22307元,整整翻了一番。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也大大提升,2000年时只有5069元,去年已经突破了5位数。

  与此同时,为了让失业人员重新就业,我市5年来已投入再就业专项资金15.61亿元,帮助32.69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使得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以内。

  追求工作的幸福感

  家住段塘的李国民,今年39岁,最近换了一份工作,现在江东一商贸企业负责销售工作。李国民说,一份好工作除了待遇高之外,工作环境、同事关系这些因素也很重要,如果工作时心情比较舒畅,就算待遇低一点也没多大关系,“大家现在都在谈幸福感,我觉得这就是工作的幸福感。”

  的确,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幸福感这种软性因素,时下正成为包括新宁波人在内的许多人找工作考虑的因素之一。

  昨天,在柳汀立交桥边的人才市场看到,来自甘肃的杨文清和张华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大屏幕上滚动的用工信息。这两个20多岁的年轻人说,他们两年前就来宁波了,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虽然工资高一点,但对方提供的却是条件简陋的8人至10人集体宿舍,还没有星期天。因此,他们准备换一份工作。

  其实,求职者越来越“挑剔”和宁波宽松的就业形势不无关系。据了解,仅去年最后3个月,宁波市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用人单位提供各类岗位28.33万个次,同期求职登记的总人数为21.18万人次,岗位与求职人数出现“倒挂”现象,求职者选择余地更大。

  受惠“公益性岗位”

  在市区一些路段,经常可以看到戴着小黄帽的车辆管理员。在许多街道、派出所等单位,也能看到许多从事后勤、保洁工作的人。他们都是年龄偏大,又无一技之长的人群,但他们都找到了一份收益不错的“公益性岗位”。

  今年57岁的失业职工李阿姨就是其中一员。“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找份合适工作不容易。多亏政府给我们买岗位,尽管工资不高,但‘三金’都缴好了,基本生活有保障。”

  据悉,从2003年起,市政府专门出台优惠政策,发动街道、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市、区两级财政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目前按照每个岗位每月不低于136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至今年三季度,全市共开发和保持公益性岗位7003个,实际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505名。

  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日前发布的信息,今年1至9月,全市新增就业人员10.7万名,5.1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8万名。第三季度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7%。

  今年上半年,市各区共向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用工单位发放社保补贴(含用工补助)9350万元,帮助4.3万人实现稳定就业。

  创业实现美好生活

  “我的婚房要靠自己挣钱买。”27岁的庄阳如今在女朋友面前说话挺有底气,毕业4年,他完成“三级跳”,开始创业。

  4年前,庄阳从东北一所大学美术专业毕业。本来家里为他找好了在家乡的工作。可庄阳的女朋友在宁波找到了工作。最后,他也来到宁波。

  初到宁波时,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没有住处,没有工作。一连几天,一边找房子,一边找工作,压力很大,人瘦了一圈。后来,庄阳总算在中山西路一家装饰公司找了份工作,又在望春租到了房子。

  值得庆幸的是,工作还算和专业对口,就是给商场设计品牌专柜。底薪700元,每画一张图提成200元。第一个月,他就赚了3000多元。

  银泰、二百等商场不少品牌女鞋和男装的专柜设计都出自庄阳的手笔。庄阳也因此发现更多机会,后来跳槽到一家广告公司做平面设计,偶尔也替人做做室内设计,收入大大提升。

  去年,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庄阳和两个朋友办起了文化传播公司。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公司逐渐走上正轨,他的月收入也接近五位数。如今的庄阳对未来充满自信:“我现在有能力和女朋友一起创造幸福生活了。”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