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代表在本报参观。记者 刘波 摄
本报讯(记者 樊卓婧 刘波)每天看报的你有没有想过,报纸上的新闻是怎样来的?一个热线电话怎样转变成报纸上鲜活的报道?从一篇稿子到一张报纸需要经过哪些流程?昨天,在第9个记者节即将来临之际,市记协和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市广电集团首次联合举办“媒体开放日”,60名市民代表当天下午参观了包括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中国宁波网和本报在内的多家新闻媒体,与记者、编辑进行了零距离接触。
许多读者代表对商报热线87270000早已烂熟于心,但走进商报热线室还是第一次。热线室不大,两名年轻的女接线员,4台热线电话。铃声不时响起,接线员都耐心应答,仔细地记录在旁边电脑的报料系统上。“这里是线索最集中的地方,许多精彩的稿件最初的线索就出自这里。记者看到线索后,会联系报料人,然后采写新闻。”本报总编辑赵晓亮解释道。
接下来,市民代表又参观了商报热线新闻部、经济新闻部、社会新闻部、时政新闻部和编辑部。多数记者在埋头工作,赵晓亮告诉大家,下午正是记者们最紧张的时候,因为要在当天的截稿时间之前把稿子写好。而编辑们更辛苦,他们通常是上夜班的,负责修改处理记者写的稿子,往往要工作到深夜。
除了采编部门之外,代表们还参观了照排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照排是一张报纸出报社之前的一道重要程序。记者写的稿子,由部门主任和编辑修改整合,值班总编辑签发上版,然后拿到照排室来排版,最后将做好的版面通过光缆传到印刷厂,出来的就是第二天大家看到的报纸了。市民代表频频点头:“我们看一张报纸轻轻松松,没想到幕后工作的记者、编辑们这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