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 琼)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少学校幼儿园纷纷开设了论坛,为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平台,不少家长在论坛上如实登记自己的个人通讯资料。而这却为一些不法人员提供了犯罪的便利,频频利用这些资料进行诈骗。近日,一些家长向记者反映了这类新骗术,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一群家长得知“孩子出事”
前天下午,在江北区某机关工作的胡女士接到一个陌生手机打来的电话,十分焦急地问胡女士:“你是浩浩的妈妈么?”当胡女士作出肯定答复后,这名男子便自称是浩浩所在幼儿园的一名老师,说浩浩在幼儿园玩耍时不慎摔伤骨折,现已送往医院,请她先把钱汇到一个账户上。由于这几天已有多名家长接到类似的电话,大家曾在共同设立的一个QQ群里聊起此事。胡女士马上心生警觉,反问道:“浩浩什么时候有男老师了?”闻言,对方立即停止滔滔不绝的讲述,挂断了电话。
胡女士告诉记者,此类事件发生是从10月底开始的。有一天晚上,大家发现一向清静的幼儿园论坛里出现了很多莫名其妙的广告帖,而就是从那天开始,有家长不断接到诈骗电话。
不少论坛机制不全暴露隐私
记者从一些孩子家长处了解到,原先,以游客身份进入这一论坛,就可以随意浏览每一个帖子。而为了方便老师和家长以及家长间的互相交流,在每个班论坛的置顶帖子里,多半都列有孩子家长的姓名和详细联系方式,大家推测,骗子就是从那里获取了孩子家长的相关信息。记者在该幼儿园的论坛上看到,院方已经就此事在论坛上发帖提醒家长,并紧急更新了论坛的访问机制,以游客身份进入论坛的,只能访问较为公开的几个版面,无法再进入各个班级的页面进行浏览,同时也加强了对注册用户的审核机制。
然而,记者注意到,目前,借助网络平台加强家校沟通已成为趋势,不少学校幼儿园的论坛都暴露出同类问题,由于此类论坛通常访问量不大,只是一些相熟的老师和家长间进行交流,一些家长在这些论坛上登记相关资料时都缺乏必要的防备心理。
警方提醒:
网上尽量避免透露过多的个人资料
记者日前就此事咨询了警方,警方有关人员称,目前,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一些骗子开始频频利用网络上同学录、车友论坛、家校交流论坛等公布的信息,进行“杀熟”。警方提醒:面对这一现象,大家首先要自己多留心,注意保护个人信息,确有必要时,也应采取私密留言等方式交流联系电话,不要随意公开自己的信息,而有关网站也应做好对用户信息的保密工作,避免给骗子有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