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苏志刚,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副会长,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宁波市劳模。
人物感言: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探索出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如何通过激活内部活力的机制,增强教育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实践立足类型特征的高职示范院校建设的新模式。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宁波中专和宁波职工业余大学合并升格而成的。我觉得学院的每一步发展都得益于改革创新。
高职院校本身就是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产物,它的办学模式、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本科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职院校必须打破普通本科院校“压缩饼干”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深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改革,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只有培养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才能真正确立起来。
从1999年建校之初我们就开始走上校企联合办学之路。我们与敏孚企业联合共同创办了“敏孚机械系”,企业投资建造敏孚教学楼和实习工厂,投入各种设备70多套。学生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到敏孚企业实习,企业为每6个学生配套一个指导教师。为吸引优秀的学生报考敏孚机械系,企业每年还拿出10万元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按照这一模式,我们又相继与企业联合创办了“联通信息系”、“LG班”、“大安班”等,并在此基础上,又与宁波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学工交替”订单式、项目化教学等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所需学生。目前,学院已同70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学生实习、实训、教学、科研合作关系。
这之后,我开始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如何真正发挥学习与生产的双重功能。我们把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通过引进康鑫机械有限公司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实现了工厂与学校、车间与课堂、学生与员工、师傅与教师、教师与经理之间的相互融合,将消耗型的实训转变为生产型实训。学生分批分组下企业轮训,由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这种独特的办学模式很快体现了它的长处。我们的学生得以在校期间就能充分了解、接触企业,接触市场上最先进的设施设备,我们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连续5年在99%以上。
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是教育改革的基础,我们于2007年1月启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体系开发”工程,研究并规定了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范式和具体建设内容,课程体系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设置课程,形成了以任务引领为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我们的校企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并受到了教育界专家的高度认可。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被冠之以“宁波模式”,并得以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