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象山
象山一青年农民“折草成画”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11-14 12:44:03

  

徐敏杰正在介绍麦秸画的创作过程。

  农村普通当柴烧的麦秸,到他的手里却变成了很有品位的工艺画。徐敏杰,象山县大塘港畔一个小山村的青年农民,十多年来“折草成画”数千幅,开创了独树一帜的“徐派”麦秸画。11月5日至17日,他的部分作品在我市月湖公园的“群星展厅”展出。

  现年31岁的徐敏杰告诉记者,他职高读的是美术专业,毕业后一度面临着没有工作的困境。“在人生迷茫当中,是老家司空见惯的麦秸给了我最初的灵感。”人活着先得学会生存,徐敏杰回忆,大约在1997年的时候,他独辟蹊径,尝试制作了一批花鸟麦秸画,并到附近的宾馆酒店推销。虽然开始销路不太好,但他没有放弃。

  1998年象山第一届开渔节期间,徐敏杰创作了一幅麦秸画《虾图》,开始把题材拓展到渔文化的层面,随着当地渔文化的发掘和研究,他的麦秸画逐渐脱颖而出。2006年,他又开创了麦秸画青花盘系列,被有关部门作为开渔节的礼品赠送给国内外来宾。

  十多年来,徐敏杰已创作了花鸟、人物、静物等多种题材的麦秸画数千幅,或数只河虾、几簇水草;或一只渔篓、一件蓑衣,无不透露出一种轻灵、鲜活的自然气息。他的麦秸画还被各企业集团、收藏家收藏,曾获得第五届中国(国际)手工艺品博览会铜奖。

  近年来,随着他的麦秸画在当地声名鹊起,一些宾馆饭店纷纷上门去订购。也曾有人给他出点子,说可以雇些工人,大批量生产,但他执着地认为,既然是艺术品,那么麦秸画就应该有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意,而不是工厂化的产品。

  2003年,徐敏杰到象山丹城开了一家画廊,白天主要给人装裱书画,晚上再坚持麦秸画的创作。同年,他又和十余位象山青年文艺爱好者一起,自发组成了纯民间性质的“步行者”沙龙。沙龙成员从事不同艺术门类的创作,目前作品涉及中国画、书法、竹根雕、麦秸画、摄影等,形成象山一股新兴的文艺力量。(记者 王霞开)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