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月度财政收入年内首现负增长
本报记者 孙雷 北京报道
11月17日,财政部消息称,3770项提高退税率的商品的具体范围已经明确,12月1日起,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的出口退税将回调到11%-13%的水平,回调幅度普遍在两个百分点左右。
这与业界此前预计的“调回17%”尚有相当差距。
与此同时,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下行速度尤其明显,同比下降达8.4%。这不仅延续了数月以来中国财政收入增速持续下行的态势,也是年内第一次出现负增长。
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国财政收入增长便一直呈现前高后低、逐月回落态势。
数据显示,全国财政收入上半年累计增长33.3%,第三季度增长10.5%,其中,7、8、9月分别增长16.5%、10.1%、3.1%。如果扣除4.6%的CPI因素,9月当月的中国财政收入已是负增长。
“财政收入增长下滑趋势明显。”财政部有关人士分析说。
显而易见,这与中国日渐疲软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密切关联。“中国经济增长的明显放缓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这种影响是必然的。”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安体富教授说。在安体富看来,中国经济下一步态势决定了中国财政收入曲线并未见底。
从数据上看,与税收直接相关的宏观经济指标均出现减速迹象,如企业利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外贸进出口、商品房销售面积、汽车销售量、证券业、保险业、房地产业和建筑安装业营业收入等的增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
相应地,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进口税收、营业税、契税和车辆购置税等税种增速回落或负增长。股票交易等虚拟经济活动继续处于严重低迷状态,导致8月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大幅减少。
1-9月财政收入累计增幅较高,主要是由于上半年收入较快增长拉动。而上半年财政增收较多,主要是由于去年企业实现利润大幅增长带动今年上半年汇算清缴上年企业所得税增收较多、去年税率上调带动今年上半年证券交易印花税翘尾增收。
进入下半年,上述特殊增收因素消失,再加上经济增速回落,企业效益明显下降,股市楼市持续低迷,以及财政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出台的相关政策形成的减收效应进一步显现,财政收入增长下滑趋势明显。
尽管如此,中国财政收入总体看,仍大大高于3月份全国“两会”通过的预算报告提出的目标值。
1-10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54275.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6%。而此前通过的这份2008年预算则计划当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为14%。
安体富认为,外有全球金融危机乃至全球经济很可能面临的衰退,内有自身经济发展调整的需要,整个宏观经济下行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这种情况下,财政政策应该及时转向保增长、保发展的轨道上来。“财政宏观调控应该考虑转向扩张型的财政政策了,而且财政也有实力这样做。”安体富教授对记者说。
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把“稳健”和“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转向定调为“积极”和“适度宽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主任李建也提出,应采取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稳一批、保一批、改一批”的办法,来控制经济回调幅度和持续时间,防止经济增长严重偏离潜在增长率。
所谓“保一批”,就是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激发中小企业活力,保持就业规模持续扩展。“稳一批”就是稳定住、行等居民消费热点,控制房地产、汽车等先导产业的回调幅度。“改一批”就是要改革能源价格体系和基础产业、服务业投资模式,吸引和鼓励民间投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