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努力撬动命运转盘:从油漆小工到法学硕士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8-11-22 08:18:37

曾经做油漆工的小应如今已在检察院办公。(沈孙晖 摄)

  31岁的法学硕士应敏骏不久前刚到宁海县检察院工作。可谁又能想到,15年前,他居然是一名整天拿着油漆刷的打工者。油漆工—20岁“高龄”的高中生—法学硕士,他用不懈的努力,将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角色在人生中“串联”起来,完成了从丑小鸭到天鹅的美丽“蜕变”。

  贫困让他拿起油漆刷

  小应出生于宁海越溪乡一户贫困的农民家庭,家中还有两个姐弟。母亲因病早逝,父亲只得既当爹又当妈:除了忙不完的农活,还要照顾三个子女。1993年,16岁的小应参加了中考。以他的成绩本可考上高中,但看到父亲沉重的双肩,想到将来的学费,他作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放弃学业打工赚钱,帮家里减轻负担。“9月1日是开学的第一天,也是我去当学徒的第一天。看到别人背着书包去学校报到,我心里异常苦涩……”

  小应跟着一个搞装修的包工头来到宁波当学徒做油漆工,每天要骑1个多小时自行车从郊区到市区干活,冬天寒风凛冽冻得瑟瑟发抖,有时活做错了或者干得慢还要挨骂。“那时的油漆没有环保概念,人吸入油漆味后感觉像喝醉酒,昏昏沉沉,以致经常流鼻血。”

  在宁波干了两年后,小应到兰州一家家具厂刷家具油漆,住在10多人一间的农舍里。在后来的博客中,他回忆起那段艰苦生活:“炎热的夏天像在蒸笼里烤,晚上蚊子轮番进攻。冬天手、脚生满冻疮,疼得麻木了,但还得干活!每天听着嘈杂的电锯声,枕着浓浓的油漆味睡去,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

  工余,读书是他唯一爱好

  打工时,小应多次想起留恋的课堂,从未放弃过学习。工友们空闲时打麻将、玩牌,他却独自捧着书看,这是他唯一的嗜好。一本原名《读者文摘》的杂志走进了小应的内心。在杂志中,他看到了许多历经生活艰辛,却通过努力最终改变命运的故事人物,深深为之触动。心情烦恼时,他也常到黄河边散心。有一次,小应看着雨后气势磅礴的黄河,心胸豁然开朗:我难道甘于如此单调平庸的生活?何不趁年轻赌一把,看自己能否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通过努力改变命运!

  机会往往眷顾有心人。有一天,老家亲戚打来电话,无意中说起宁海有所民办性质的科达中学,入学门槛很低。当时,小应已在兰州打工三年,刚好积够该校高中三年的学费。他毅然决定放弃打工,回家念书。

  从“高龄”高中生到法学硕士

  1998年,21岁的小应进入科达中学念高一。当时他是整个年级里年纪最大的学生,仅比有些任课老师小一岁。

  人生绕了一圈后重回原来的起点,这让小应相当兴奋,但这种感觉很快荡然无存。由于弃学5年,初中学的功课尤其是英语早已忘光,他期中考试的成绩排在班上后几名。为此,小应算了一笔“教育投资账”:高中三年学费加生活费,平均每天要30元左右。而这30元是自己辛苦赚来的血汗钱,既然“投资”就要有回报,我每天的学习成果是否值30元?他以这笔“账”不断鞭策自己。

  为听懂老师讲的课,小应借来初中课本,每天比别人多花一倍的精力,从英文字母开始温习初中知识。晚上9时高一教室熄灯后,他跑到高三教室,与高考复习生一起学习,这样成绩也渐渐上升了,从高一学年末起就一直稳定在年级前20名。高考时,他以522分的文科成绩高出二本线,位列年级第一,被华侨大学法律系录取。

  上大学后,小应通过申请助学贷款、在图书馆勤工俭学等方式,解决学费和生活费。大学四年,他几乎全泡在图书馆、自修室看书,格外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他的寝室有个“优良传统”:同他一起住过的10多个学生有5人考上了研究生。小应决定继承“前辈传统”,在大四第一次考研失败后,他又定下一年期限狠下苦功,最后考上了法学研究生。读研期间,他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研究生17门功课中有14门达到优秀。

  曾经手拿油漆刷、蓬头垢面的应敏骏如今西装革履,在宁海县检察院处理民事、行政类案件的抗诉工作。从油漆小工到法学硕士再进检察院,他对自己的人生“三级跳”感触颇多:“人生道路漫长而又千变万化,正如10多年前我根本无法想像现在会是如此!关键是肯下决心,脚踏实地走好人生每一步路。只要以努力为支点,每个人都可以‘撬动’自己的命运转盘!”

【编辑:周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