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出被三元托管的消息后,三鹿开始逐步向复苏之路艰难迈进。昨天,《第一财经日报》获悉,三鹿已于上周开始恢复少量收奶,而所收取的奶则被运到北京供三元生产。这似乎也暗示着三元与三鹿之间的关系更近一步。
据接近三鹿的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三鹿内部所做的事情主要是维修设备、组织学习、提高安全认识等。据这位人士透露,上周开始三鹿已经恢复少量收奶,“收奶是恢复生产的第一个环节,同时公司和奶农的关系也需要得到恢复”。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称:“由于恢复工作刚刚开始,同时对质量把关较严,收奶的量尚不足以支撑三鹿的产能。”因此新收购的这部分奶,“三鹿采取将奶运到北京,由三元负责生产的方案,并使用三元的品牌。”同时,收奶款将由三元支付。
此前,有消息称三鹿与三元关于收购方案已谈妥,只待有关部门的最后审批。收购方案包括,双方将先达成核心资产租赁协议,采取先托管再进行资产收购的方式。不过,上述消息人士指出,三元和三鹿的合作将从租赁开始,但昨天,另一消息人士却向记者证实了三元将先对三鹿资产进行托管以帮助三鹿恢复生产的方案,但是该人士否认收购方案已经谈妥,并指出正是因为双方并没有达成协议,因此才先推出这样的一个折中方案。原因是三元作为上市公司长时间停牌不妥当,“目前阻碍达成最终协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不良资产的处理、债权债务解决方案等等”。但不管是租赁还是托管,三鹿和三元已经通过收奶环节走到了一起。
昨日,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向记者表示,以三元的实力并不足以单独拯救三鹿。事实上,在上个月,已经有7家原三鹿非核心企业主动与其划清界限,通过更名,并与娃哈哈、飞鹤等企业签署了委托加工合同,借此逐步恢复生产。王丁棉指出:“若三鹿工厂在托管期间恢复生产,很有可能采用三元品牌而非三鹿品牌。”对于此前三元布局全国市场说法,王丁棉则表示这将视三元的市场计划而定,“三元未来究竟是以做奶粉为主,还是做液态奶为主,目前尚无定论”。事实上,在此之前,三元曾在全国市场上吃过败仗。
此外,三鹿外方股东新西兰恒天然在新近发布的下一季度支出预算中再次声明:“恒天然已为可能发生的三鹿投资全面减值做好资金预留。”而对于是否将减持或者全盘出售三鹿股份,恒天然继续保持暧昧态度。
在昨天发给记者的一份声明中,恒天然表示:“尽管尚未就三鹿的未来作出最终决定,恒天然已经采取谨慎的财务决策,为该项投资全面减值做好资金预留。恒天然仍然致力于在中国奶业市场的发展,并和各方共同努力,为三鹿的未来寻找最好的解决方式。”此外,恒天然指出,因投资三鹿已损失了1.39亿新西兰元。(来源: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惠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