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薪裁员风刮向蓝筹公司
上市公司中月薪最低者不足百元,中石油也称要裁员
航空业率先减薪东方航空奖金减半
与全球经济环境高度相连的航空业,在这次金融海啸中最早受到波及。“工资一早就降了,而且奖金也少了。”南航一位中层人员如此告诉记者。
今年上半年,南航就做出了减薪计划: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为应对成本不断攀升、全球经济环境不断恶化的影响,南航中层以上全体管理人员每月减薪10%,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南航还把今年年初确定的经营指标,上调了10%。“目前全球的经济环境都不好,增加了任务量,就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上述中层人员表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意味着是第二次降薪了。不过南航的基层员工并未受到影响,还因为今年物价上涨工资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
据了解,今年我国航空市场出现20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第三季度,国内三大航空集体亏损,净利润共亏损50亿元。
南航把今年定为“盈亏平衡年”,正在通过积极的增收节支计划,预计压缩运营成本13亿元人民币。而东航也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大幅降薪,奖金减半;并鼓励机组人员当天飞往返航班,节省外地过夜的费用。
中信证券全员降薪
武钢中高层拟降50%
虽然工资对经济的反映相对滞后,但在今年上市公司三季报中,企业员工的整体工资下降已经有所体现。在三季报1594家可比的上市公司中,253家公司的工资支出出现了下降,占比15.9%。ST中冠A、北巴传媒、宜华地产等15家公司的工资降幅超过了60%,而且工资下降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化工、医药、机械设备、纺织服装和公用事业。
上市公司员工平均工资最低的企业为已经暂停上市的*ST丹化,根据其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人均工资仅867元,月工资不足100元。而万科A、东方航空、波导股份等企业也陆续传出削减人力成本的消息。最近又有消息传出,中信证券员工将降薪5%~20%;武钢、宝钢都在酝酿降薪,其中武钢员工拟降20%,处级以上干部拟降50%。
降薪裁员潮渐渐吹起,波及面越来越广,甚至连“石化双雄”也无法逃离这一漩涡。头顶“亚洲最赚钱公司”光环的中石油也在今年9月份传出减薪、裁员的信号。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曾公开表示,当前企业用工总量增长过快,人工成本总额快速攀升,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削减5%的员工总量。有市场人士分析,此次裁员计划应是中石油控制成本的一大举措。
危机蔓延至龙头企业
30家公司减产停产
航空业仅是这次金融海啸受影响的一个缩影而已。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国内上市公司难以独善其身,企业纷纷通过减产、降薪,甚至裁员等途径为这场寒冬多储备一些“粮食”和信心。
亿阳信通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监事会主席张小红主动提出降薪20%。同时,公司董事长、董事会秘书等8位高管也一同将薪酬下调10%~20%。这是熊市以来,上市公司首度发布降薪公告。经历了高管薪酬如火箭般蹿升的2006年、2007年,2008年高管选择降薪明确地发出一个信号:公司要过冬了。
最近还有传闻称,出口量居同行第一的美的公司已有部分生产线停产,并准备裁员。记者求证这一传闻时,美的电器董事会秘书李飞德矢口否认:“没有这样的事情,一切如常。”同时,他强调,美的电器的出口共有190多个国家,包括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目前进出口单都没有问题,“不能用整个行业的经营状态套用到龙头企业中”。美的的传闻虽被否认,但传闻的出现无疑显示了普通股民对于蓝筹公司运营的担忧,而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上市公司近期发布的公告中,除降薪外,也有不少企业通过减产来抵御风险,增加资金的回笼,其中就包括一些行业龙头企业。中国铝业在本月发布公告表示,自10月下旬起在成本较高的企业中减少氧化铝产量。云南盐化、锡业股份等公司也纷纷发布减产或是停产公告。而据统计,自10月份以来,发布减产公告的公司已经超过30家。
为保企业捱过“严冬”
降薪裁员不可避免
降薪、裁员被认为是企业应对金融海啸的无奈选择,尤其是依赖出口、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的行业。这场让所有企业恐惧的海啸,不知道何时才可远离我们而去。在平安证券研究员蔡大贵眼中,这场海啸明年或许并不会消退。“明年的经济将会持平或呈现负增长,企业的日子依然不好过。”他认为,中国此前的增长模式使得近几年对全球大宗商品的需求迅猛增加,最终导致了今年大宗商品的大幅波动。而目前采取大量的基础建设拉动增长的方式,则是使强者更强,对弱势方面却没有进行补充。因此,明年经济是否能迎来春天,目前只能持谨慎态度。蔡大贵认为,在海啸中,企业最好的状态就是“活着”,只有“活着”才可以在下一次热潮中继续壮大,而企业要“活下来”,不得不抵御产品滞销和成本提高这双重压力,这种情况下,企业选择包括减产、降薪和裁员等压缩成本开支的措施不可避免。(选自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