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日电 题:惊心动魄的11月--应对危机全球协同救援30天扫描
新华社记者王宇、李延霞、白洁纯
近日,欧盟出台了一项总额达2000亿欧元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内含扩大公共开支、减税和降息等提振实体经济的三大举措。
这只是近期世界主要经济体为应对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出台诸多刺激经济政策中的一项。11月份,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应对目标也从之前主要针对金融市场转向拯救实体经济,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救援。
“紧锣密鼓”各国力保实体经济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几乎每一次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都会一定程度地传递到实体经济中去。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通过《金融危机史》一书描述了两百年来历次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实体经济陷入困境的经过:金融体系的瓦解必然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转带来冲击。银行因担心企业破产而对借贷更加谨慎,企业的资金压力将更加紧张,同时订单减少,生产萎缩,而消费者购买热情低迷,一系列因素将造成全球经济通缩的严重后果。
11月份公布的数据表明,继日本承认其经济经过连续两个季度下滑陷入衰退后,欧元区已进入其诞生以来的首个衰退期,而美国多项经济指标的恶化程度创30年之最,也正在衰退的边缘,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慢已成事实。
基于此,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不得不下调对明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世界银行将明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大大低于其6月份预期的3%,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11月连续两次下调全球经济2009年的增长预期至2.2%。
对实体经济的救援刻不容缓。从北美到欧洲、再到亚太地区,最近一个月里,为应对金融危机,全球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相继出台。这些救市措施是继拯救虚拟经济后,各国针对实体经济采取的又一轮的救助措施。
10月30日,日本政府公布一揽子总额26.9万亿日元(约合273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以防全球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造成进一步负面冲击。
11月25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投入8000亿美元,用于解冻消费信贷市场、住房抵押信贷以及小企业信贷市场。
11月26日,欧盟委员会出台了一项总额达2000亿欧元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试图为成员国携手拯救实体经济提供统一框架。
……
“从11月份全球的救助措施看,当前各国对危机的救治已从注入流动性、改善金融机构偿付能力等阶段,进入到刺激经济的第三个阶段。”中金公司金融专家黄海洲认为,第三阶段的救治措施,都是从鼓励投资消费、拉动就业等刺激经济的层面出发,以防止实体经济崩盘。
金融危机爆发之初,各主要经济体政府针对各自的金融市场主要采取了注资等旨在缓解国际市场流动性和银行偿付能力的救助措施,这些措施对提振股市和金融市场信心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危机扩散。但随着局势的迅速恶化,全球金融海啸已经逐渐波及到实体经济,针对实体经济的援救计划纷纷出台。11月起,欧洲央行、英国央行以及美联储都在酝酿新一轮全球降息风潮。
“在危机爆发之初各国针对金融市场采取的救助措施只能‘救急’和‘治标’,但不能‘治本’。”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孙杰说,“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程度难以估计,各国经济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各国政府出台更具体的推动实体经济增长的措施可以说是应时之举。”
应对危机中国调控雷厉风行
世界经济能否尽快走出金融危机困境,取决于国际协作,也取决于各国的努力。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表示,人们期待领导人采取全球性的、相互协作的和快速的反应,必须采取更具有决定性的措施。
在各国联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中国令人瞩目。
国际金融危机在向全球实体经济不断蔓延的过程中,外贸依存度超过60%的中国所受影响也日益加深。统计显示,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五个季度减缓,今年GDP增速也从一季度的10.6%下滑到三季度的9.9%。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近日坦承,11月份国内一些经济指标更出现了加速下滑的态势。
“为抑制经济增长过速下滑的态势,我们必须采取力度比较大、效果比较显著的措施。”张平解释。
“出手快,出拳重”——针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11月份以来中国政府雷厉风行、密集出台了大手笔的调控“重拳”,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与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赛跑的旋风行动,向外界发出了应对挑战、战胜困难、力保增长的强烈信号。
11月9日,中国政府宣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出台了投资规模达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大措施。
11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决定出台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四项实施措施。
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6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帮助轻纺企业克服困难,渡过难关。
一周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大幅度降息,调整幅度创11年之最。
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各界人士表示,如此大手笔、高效率的举措,既是对中国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经济挑战所作出的回应,也是加强国际合作、确保世界经济增长的具体行动。
“中国在近一轮的经济救援中表现十分突出,一系列出手快、力度大的行动措施表明了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协调和一致。”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说。
国际社会也给予了积极评价。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认为,中国约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促进计划“非同凡响”,不仅对中国经济,对东亚经济和世界经济来说都是“非常好的”消息。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戴维·麦考密克表示,该计划有望促进中国内需增长,同时也会给其他国家带来好处。
加强合作全球共度时艰
各国领导者意识到,全球性的危机需要全球共同应对。在各大经济体各出其谋、各尽其力,相继出台措施刺激经济、稳定市场的同时,全球加强了合作,共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已逐渐成为各国共识。
一系列为应对危机,寻求对话和合作的会议不断召开:
11月8日,20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2008年年会在巴西圣保罗开幕。
11月15日,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华盛顿召开。
11月22日至23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
20国集团金融峰会在宣言中再次强调了“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的重要性。会议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与会各方就下一步应对金融危机行动达成了协议,20国集团领导人承诺将共同行动,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应对全球宏观经济挑战。
APEC会议针对金融危机专门发表一份联合声明,承诺密切合作,进一步采取全面、协调的行动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的经济及金融行动,力求在18个月内战胜金融危机。
“这些会议均强调,全球要加强合作、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专家张明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危机对经济的打击是全球性的,而救治危机也需要全球的手段。各自为战、贸易保护带来的严重后果,除了世界贸易额减少过半、各国贸易摩擦不断、货币流通混乱之外,更使得世界各国陷入了深度不信任的怪圈,原本希望通过扩大贸易恢复全球经济的希望,因贸易管制而彻底破灭,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70多年前,为应对大萧条,美国前总统胡佛签署了一则被后世学者称为“最大的错误”的法案--《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根据该法案,美国大幅提高超过2万种外国商品的进口关税,结果引发各国之间的贸易保护战争,加剧了世界经济萧条的程度。仅全球贸易额在从1929年到1932年短短四年间缩水三分之二,美国的出口总额更是缩水四分之三。
“大萧条给我们的教训之一,就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将把全球经济带向毁灭。” 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布什说,“我们拒绝接受21世纪的贸易保护主义。”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华尔街危机使全球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很难有国家能在这种情况下独善其身。世界各国认识到必须互相携手才能将其带来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洪平凡说。
更多内容请关注时政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