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迷雾:通缩还是通胀?
多家机构预计CPI处于下行趋势,明年初很有可能出现通缩,也有专家提醒注意新一轮通胀
2009年中国经济前瞻
本报记者 张娜 实习生 田岳飏
11月29日,北京昌平区水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发布栏中,散装鸡蛋最高价5.6元/公斤,精瘦猪肉最高价15元/公斤——这两个数字在一个月前还分别是6.2元/公斤和22元/公斤。
从2月份的8.7%到10月份的4.0%,今年以来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呈现前高后低趋势。预计第四季度CPI可能会在3.5%-4%之间。
虽然多家机构研究报告认为CPI处于下行趋势,并预计明年初很有可能出现负值的通缩现象,但也有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明年或许会出现新一轮的通胀。
防通缩,还是防通胀?
2009年CPI涨幅或在2%左右
“明年CPI将总体呈下行态势。”这是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的判断。
具体回落多少,他说,现在还不好具体判断,但明年不能排除有通缩的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李建伟预计,2009年全年CPI增幅会在2%左右徘徊。商务部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走势,今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小幅回落。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定基指数由10月份的153.6下降为11月27日的147.1,“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定基指数由10月份的151.2下降为144.1。
国泰君安、中国银行交易中心上海10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2008年全年CPI涨幅将较难低于4.5%。交通银行研究部11月2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11月份CPI增幅将在上月回落的基础上,继续下降至2.8%,预计12月CPI增幅可能降至2%以下,明年初很有可能出现CPI为负值的通缩现象。
但长城伟业期货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谭雅玲却认为,现在说通缩还为时过早。而且,“明年出现通缩的可能性不大,甚至还有出现新一轮通胀的可能”。
明年或出现新一轮通胀?
上述机构的研究报告对明年出现通缩风险估计过于悲观。由于结构性差异,有些产品价格指数可能变负,但有些产品价格可能还会上涨。
王小鲁分析,目前经济增长面临严重的威协,扩大内需是必要的,不过要看到问题的另一面,政府启动4万亿元拉动内需的措施,到了各级地方政府还在层层加码,尽管这些大项目最后能否批得下来另当别论,但至少从目前来看,各级地方政府高涨的投资热情,很可能大幅度突破原来预期。加之大部分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项目一旦上马必定会带动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的需求,如果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可能导致下一轮部分产品价格上涨。从中长期看,如果扩张性政策过当,不排除在一个时期以后,可能会出现新一轮通货膨胀。
尽管这不是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的事,但王小鲁认为“不得不防”。
“而且中国市场追随国际价格比较明显,CPI指标不完全取决于国内,更重要的是与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农产品价格相连接。”谭雅玲对本报记者分析说,近一段时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并非趋势性转变,而是阶段性的,尽管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还在50美元/桶左右徘徊,但未来会否冲到150美元/桶,在她看来“可能性极大”。
CPI迷雾:通缩还是通胀?
而且这还不是她一个人的判断,记者接触到的一些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现在大家不是没有钱,也并非流动性不足。目前来看,美国股市和美元汇率震荡幅度和上下区间都在扩大,下跌速度快意味着反弹速度也不会太慢。
谭雅玲说,这一轮价格的回落属于特殊政策带来的影响,因为奥运会的需求,当初政府对价格有所管控,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的应该是通胀,至少从外部角度看,这一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明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在4%-7%这一区间。”谭雅玲建议,首先应观察本轮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价格反转时的节奏和速度;其次是盯住美元。因为美元对大宗商品的价格、对中国的汇率都有很大的影响。要观察美元的规律,而不是短期价格,还要揣摩美国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不能太着急
CPI总是慢半拍的经济数据。物价在几个月前就开始下滑了,7月份以来,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急跌,带动9月份物价进入下行拐点。
看到物价持续下行,央行赶紧降息。11月27日,央行宣布降息108个基点。
谭雅玲听到这一消息时,正在广州和一些金融界的朋友吃饭,她和大家一样对这一消息表示“惊讶”。
美联储从去年到现在降息9次,中国在两个半月内就降了7次。而有分析认为,央行在未来还将有4次降息。
谭雅玲认为,货币政策不应太着急,政府应从一个相对长期和一个比较复杂的态势去考量前景。因为任何一个政策的落地,特别是利率政策,必须有实质的后效应,要允许与市场有一个磨合期。
但王小鲁并不这么看,他说,调整方向是对的,目前力度大一些,也是对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2007年初到今年9月份,连续上调了17次,从9%提高到17.5%,是一个非常密集的、大幅度的调整,当时主要是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现在看来是过急了。目前大家都认为通胀已经过去了,保增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这种情况下,调低准备金率或降息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必然要做,前段时间调得这么高,如果还顶住不降,是没有道理的。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