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1963年7月生,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宁波富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市优秀企业家、市优秀共产党员、省突出贡献企业经营者、省优秀创业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省第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
上榜理由
他带领团队创新创业,培育了一批有竞争力优势的骨干企业,使富邦集团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连续7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先后被授予“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中国优秀诚信企业”称号。同时,他还一心回馈社会,其中尤以他历尽艰难与军队携手成功组建八一富邦(宁波)男子篮球俱乐部一事,在业内传为佳话。
创业创新故事
如果不是因为组建八一富邦男子篮球俱乐部轰动一时,也许很多宁波人对于“宋汉平”这个名字还很陌生,但这却是一个在宁波商界响当当的名字。早在1995年,《宁波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就曾报道过他——时任亨润集团总经理的他,在5年多的时间里,联合兼并了33家困难企业,并使其中绝大多数起死回生。
13年过去了,宋汉平依然活跃在企业经营管理的第一线,而他的富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也已连续7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联合兼并 雷厉风行
上世纪90年代开始,“联合兼并”成了国企改革中出现的一个热门词汇,当时宁波二轻企业集团总公司(宁波二轻工业管理局)下属的大多数企业经营情况都比较困难,其中的33家也开始在联合兼并中寻求发展。宋汉平就在那个时候担起了这副重担,最多的时候他兼了18家企业的厂长。
事实上,亨润集团是1992年在这些困难企业联合兼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年,宋汉平担任了亨润集团的总经理,3年之后,他兼任宁波二轻工业管理局副局长,专门分管解困和发展,而他对这些困难企业的改革力度也更大了。那时候,二轻系统经他手调整过的厂级领导达到几十个!
33家企业经过联合重组,大多起死回生,亨润集团也从原来的“亏损企业联合体”发展成为宁波市的优秀骨干企业之一。
“改革肯定是有风险也有压力的,但这些企业在机制上存在着问题,大势所趋非改不可。”对那一段热血沸腾的岁月,宋汉平至今记忆犹新。
1999年,“一轻”、“二轻”合并,组建宁波轻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针对轻工系统企业多、规模小、效益差的困难局面,时任总经理的宋汉平及时调整企业结构,着眼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使一批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生产和效益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势头。2001年,其综合经济效益居全国轻工系统之首。
企业人性化管理
2002年,宁波轻工系统企业两项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后,在原基础较为薄弱的轻工、二轻企业中组建成立了宁波富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时年39岁的宋汉平担任董事长。
走进这家公司,甚至能让你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似乎是一家国有企业。
集团保留了改制之前的部分规章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就是其中一项,即公司行政方与工会方,通过平等集体协商,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协议书,并将这项协议覆盖整个富邦集团所有的控、参股企业。随着改制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职工的收入平均增长20%。富邦集团下属各企业员工多达1.5万人。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难免会有一些企业退出市场,一些员工失去工作,对于这些员工的安置,富邦尽量争取“内部消化”。当年,宁波糖果饼干厂关门之后,部分员工几经辗转最后被纳入“双鹿”,收入水平反而有了较大提高。
这类多途径关爱职工、让职工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的制度和做法,让员工对企业有了认同感,从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企业氛围。而这,也让富邦获得了一个难得的荣誉——中组部、中宣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其“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
“企业回报社会的方式有很多,在我的理解中,合法经营、提供就业岗位和向国家纳税就是其中最基本的。”宋汉平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改制前,宋汉平拿出自己多年的奖金设立了个人帮困基金,每到岁末年初或职工遇到急事、难事时,他就用他的帮困基金解职工燃眉之急。改制后,为了更好地帮助弱势群体、困难职工,在他的带动下,又倡议成立了富邦集团公司慈善帮困基金会,基金会共募集慈善帮困款100余万元。2005年,他还向市慈善总会海曙慈善分会出资100万元,建立“富邦慈善帮困基金”。
产业调整 稳中求变
“股份制企业是一种新型的集体所有制,大家都是企业的股东,大家都关心企业的收益,董事长一个人说了不算。相对来说,这种形式的公司经营管理也比较科学。”宋汉平承认,正是这种稳健的经营投资理念、稳中求变的思路促使富邦多年来一步一个脚印,提前两年实现了第一个“企业五年计划”中的销售收入过百亿的目标,并连续七年登上中国企业500强的榜单。
目前的富邦已经从早期的纯工业企业成功转型为“以工业为基础,内外贸、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为补充”的综合性多元资产组成的大型企业。现在,富邦集团不仅有酒店业,有宁波最大的物流公司,还有八一富邦俱乐部这个体育产业,以及成长性很大的文化产业等。
对于此次金融海啸,宋汉平显得很平静:“这对我们来说反倒更是一个机遇。做企业就是这样,人、财、物要平衡,经济低迷时守住阵地,把现有的东西做精做强做稳,等到经济复苏时再重拳出击。现在,我们正在做好产业布局并耐心等待时机。”(记者 曹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