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孙建军 徐颖峰 陈光曙)夜幕降临,象山县东陈乡樟岙村休闲广场人头攒动,村民们自搭舞台,用自己喜爱的歌舞表达富裕后的喜悦心情。鱼灯舞、扇舞、舞龙……一个个原汁原味的民间文艺节目,让近千名农民大饱耳福和眼福。
如今,像樟岙村村民这样自娱自乐、带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活动已遍布象山18个乡镇(街道)。今年年初以来,象山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对民间艺术、人文典故等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和提升,积极搭建乡村文化大舞台,着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植入“文化基因”,让海岛山村居民尽享文化发展成果。
为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保障机制,象山在原有文化专项资金和文化建设事业经费的基础上,每年安排200万元作为文化发展基金。该县先后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建成13个省市级东海明珠工程;建成84个省市级村落文化宫,70%的村建有文体活动室,112个村建起了农民休闲公园。象山还采取“民办公助”模式,相继建成郑振本民俗文化村、张德和根雕艺术馆、谢才华民间剪纸艺术馆。年初以来,象山采用“企业冠名、政府采购、群众享受”的模式,以一乡一村为单位,举办“爵溪五娘文化节”、“石浦东门谢洋赛会”等,参与群众达18万人次。
象山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中还突出海洋、渔区特色文化,大力开展农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文化春风遍象山”、“百场戏剧进农村”、“希望的田野——新农村新文化文艺展演”、“文化遗产日”等群众耳熟能详的活动,展现了传统民间文艺和手工技艺的风采。目前,象山一年四季逐步形成“春踏沙滩夏海钓,秋日开渔冬品鲜”的文化活动格局。
今年,象山县新培训了1000名文体辅导员,以“散花式”、“种文化”形式带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目前,全县共有各类特色文体团队400余支,不仅为农民展示才艺提供舞台,还“送戏进城”给城市居民增添文化因子。